民进党修宪是政治斗争?
(本报资料照片)
日前,立法院修宪委员会举行首场公听会,但由于先前修宪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民进党不顾程序正义自行推举主席、召集委员及会议时间,完全排除国民党的参与,国民党于是杯葛这次的修宪公听会,不仅并未出席,也未推派学者专家参与,导致此次公听会成为执政党以及其附庸政党的一言堂。针对此一局面,笔者认为民进党身为执政党,必须承担最大的责任。
众所周知,我国《宪法》之修正门槛甚高;有鉴于过往国民大会上演「山中传奇」,《宪法》每年一修,浮滥修宪的弊病,《宪法增修条文》第12条规定,必须经立法院四分之三委员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方能提出宪法修正案;此外,尚必须经「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同意,才可能通过。换言之,即使有7成的投票率,并且经过7成选民投赞成票,修宪案还是不会过关(因为只有选举人总额的49%)。
简言之,如果没有朝野高度共识,并且合力推动,根本不可能修正《宪法》。
既然如此,那为何民进党从一开始修宪委员会的会议,就采取对抗模式,刻意排除国民党的参与?逼迫国民党杯葛?
民进党也很清楚,在我国目前《宪法》的规定下,修宪是项「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与其真心推动《宪法》修正,而必须与国民党等在野党进行政治协商、妥协,还不如直接逼迫国民党杯葛修宪,再透过舆论把国民党打成反改革者,方能在今年的地方选举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也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民进党以及其附庸政党的发言,完全没有以国民党为沟通对象,而是对全体国民发言,对国民党贴标签,要求国民党「不要错过修宪的历史时刻」、「违背对人民的诚信」、「少数否决多数」。这很明显,完全没有与国民党沟通的诚意,而是做足了政治斗争的准备。
相对于此,国民党要求先召开「修宪国是会议」,由朝野共同商议当前宪政的问题,以及修宪的方向与内容,以便在朝野凝聚共识后,共同提出,并且共同说服全体选民支持,这显然比较具有可能性,才有可能顺利通过《宪法》修正的门槛。
笔者呼吁,民进党身为执政党,如果真心希望推动「18岁公民权」入宪等宪政改革,应立即停止挑衅与对抗,展现执政党的风范,接受国民党「修宪国是会议」的提议,与国民党平等协商修宪议题,而不是机关算尽,以修宪之名,行斗争之实。
(作者为中华民国法律政策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