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起诉书190页充满情绪用词 律师认「不得体」疑刻意带风向
律师认为,检方在柯案起诉书里充满情绪用词及个人主观,甚至「为被告表达内心状态」,但一份严谨的起诉书应论述客观让人一目了然,而不是易客为主。(本报系资料照)
根据起诉书资料第162页,检方使用「反为迎合上意」为彭振声「表达内心状态」。(图 / 翻摄自柯案起诉书新闻资料)
台北市前市长柯文哲,因京华城容积率及政治献金案遭羁押,检方以「四大罪状」贪污收贿、图利、公益侵占及背信起诉,长达190页篇幅的起诉书也被曝光。律师黄泓胜则点出,一份严谨的起诉书不应充满情绪性用词,检方在起诉书的用词充满情绪及个人主观,难免让大众认为检方疑似想带风向,或是有意抹黑。
检方引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谚语。(图 / 翻摄自柯案起诉书新闻资料)
根据起诉书资料,检方求刑意见论述柯文哲担任市长后违背公务员誓词,更引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谚语:「有权力后如何行使,是衡量一个人最好的标准」,原文并称柯文哲利用市长权势使北市府文官忌惮并屈从己意,且身为民众党党主席,竟无视法令,凭个人意志专断指挥、调度与挪移政党,充满大量情绪性用词。
检方起诉还形容,「被告彭振声身为柯文哲北市府副市长,竟未能本于专业、亦未坚守依法行政之立场,反为迎合上意,图与财团建立关系而利用自己担任都委会的职权…并满足柯文哲、沈庆京不法图谋」;其中「反为迎合上意」恐让人认为用词具主观性。
根据检方起诉书原文,指称黄景茂「为求官途而攀附被告柯文哲」。(图 / 翻摄自柯案起诉书新闻资料)
另外,检方并指出,柯市府任内的都发局长黄景茂涉放水京华城容积率案 ,遭求刑7年,并科罚金1000万元。起诉书内容里原文显示,「被告黄景茂自107年12月25日起担任北市府都发局局长…然却甘为二人驱使(柯文哲、彭振声),为求官途而攀附被告柯文哲,屈于被告应晓薇威势,违背都市计划专业的种种犯罪手法,彻底出卖了原属台北市民的容积利益…其败坏官箴之举,实不可取。」;用词以「为求官途而攀附」直接代入黄景茂,论述上均颇具「检察官的主观」。
律师黄泓胜认为,一般证据足够的严谨起诉书不会使用过多情绪性用词,除了观感上恐不得体、模糊焦点,并强调,起诉事实应写与被告构成要件相关事实、证据,客观呈现让人一目了然,而不是易客为主,为被告或证人表示其主观感受,以供审理时被告先表示争执不争执等等。
黄泓胜坦言,检方在柯案起诉书里充满了大量的情绪用词及个人主观,甚至为被告或证人表达内心状态,难免让大众认为检方疑似想带风向,均向大众形塑「你看看他就是这样的人」的观感。
★未经判决确定,应推定为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