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摔跤 竞选经费规范不足
(图/本报系资料照)
陷京华城、政治献金等案的柯文哲,10日由检方首度提讯,传出提讯的检察官专责侦办政治献金,因而让外界重新聚焦这项议题。然而,近期无论是在野党或执政党,都爆出贪渎或竞选经费及帐目不清的问题;且无独有偶,3件国民党的党产官司却是逆转胜。这些案件相互对照后,各界或许有必要用更高的标准来审视政党经营与金钱的关系。
选举必须依法募款与支出,然而法令规定再清楚,还是出现了陈水扁的海角7亿与各类接续不断的贪渎弊案。如今,民众党发生的总统选举假错帐问题,使得曾在青年世代人气强强滚的他遭到莫大质疑,在在显示台湾民心对于政治人物「不取不义之财」有着极高的标准。矛盾的是,选举制度仅形式规范竞选经费,实际运作等于上不封顶,对政党及选举补助款却设限,自相矛盾的制度,变相鼓励政治人物贪渎。
清雍正年间,为了让官员有足够收入不去贪污,施行「养廉金」制度,代表无论古今的为官者都要花钱,古人要用白银打点关系,现代候选人则要花钱拉票。因此,目前政党的经费经信托后均可依法作为选举用途,政府则编列预算发放选举补助款,这些都可视为「改良版养廉金」。
遗憾的是,有人只把1/3回捐政党,其余2/3以各种名目自行使用,因而衍生连串争议,凸显朝野应共同思考,透过政党支应候选人竞选花费,会比把选举补助款交由候选人任意使用,更容易控管不当的竞选资金流动。
具体而言,假设在总统大选结束后,各政党候选人的竞选补助款,均是由推荐政党领取,而该政党也依照《政党法》规定拨用在政党的经营与辅选;尔后,政党所推荐的候选人于选举期间的花费,若能由各政党统筹办理,让政党扮演类似候选人的竞选会计部门,这对候选人本身来说,就可大幅减少可能衍生的争议。
尤其,用更上位的角度来说,柯文哲之所以成立民众党,目的无非是借由运用政党的集体运作扩大影响力,进而更容易达到他所说的「集合众人力量改造台湾」目标;相反的,假若柯文哲从头到尾都是个体户,在缺乏团队奥援下,无论参选何种职务难度必然都会提高。
因此,既然政党对政治人物是如此重要,那么,若想不辜负选民对责任政治与课责的期待,政府发放竞选补助款后,就应以专户方式予以列管,而非继续给候选人任意使用的空间。
毕竟,政党经费的使用大多受法规规范,政治人物于竞选期间若受到选举补助款的庇荫,其选举开支当然更要受到规范才对。唯有竞选经费设置上限,支出运用也受到严格审视,台湾当前受美式选举「钞能力」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改善。
(作者为国民党前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