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概念股都是些什么鬼?
这两天,国产AI大模型应用KIMI火出圈,带动了一堆KIMI概念股的涨停潮。
KIMI这款应用,君临是熟悉的,用了有一个多月了,感觉确实挺惊艳的,很多信息都能回答到点上。
产品背后的公司月之暗面,是一个很年轻的团队,成立一年,少于100人,但产品体验却吊打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大厂推出的AI大模型。
可见科技产品这种东西,真不是烧得钱多,研发人员多,大力就能出奇迹的。
KIMI之所以行,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创始人杨植麟是个技术天才,清华计算机+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毕业,2018-2019年曾发表了多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核心论文。
这种技术天才打造的产品,一旦火出圈,得到市场和资本的认可,基本就确定了国内AI界的领军者地位。
后面,渐渐甩开其它对手,蚕食并通吃市场,类似BAT、字拼美这样的巨头,已经可以预见。
对于KIMI的未来,君临是有信心的。
但对于市场热炒的那些KIMI概念股,都是些什么鬼啊?
近一个月,借助AI概念的热潮,文化传媒板块是涨得最凶猛的板块之一,其五大龙头分别是:
掌阅科技(近一月涨幅75%)、华策影视(73%)、中广天择(72%)、电广传媒(58%)、因赛集团(57%)。
这些公司的历史业绩都不咋地。
2018-2022年,从财务数字来看——
掌阅科技,营收从19亿到25亿,略有增长,18-21年净利润从1.2亿增长到1.5亿,但22年开始崩盘,22年跌到4572万元,23年前三季度继续负增长。
华策影视,营收连年下跌,五年间从57亿到24亿,跌去一半,由于19年净利亏损14.67亿,一年就将其余几年的利润全部亏光了。
中广天择,营收从3.1亿到2.1亿,跌去三分之一,扣非净利5年中有3年是亏损的,五年合计亏了6000万左右。
电广传媒,营收从105亿到37亿,跌去三分之二,扣非净利5年中有3年是亏损的,五年合计亏了24亿左右。
因赛集团,营收从4.2亿到4.8亿,基本停滞,虽然每年都在盈利,但5年中有3年在负增长,导致净利从6000万跌到了2500万。
这几家公司,虽然业绩不咋地,但除了中广天择知名度略小,其它几个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业内龙头。
掌阅科技是网文龙头,华策是电视剧龙头,电广传媒是电视台广告代理龙头,因赛集团是广告行业龙头,都有很强的行业地位。
这些行业龙头,真的能够从AI热潮中获益吗?
在五个龙头中,掌阅科技是业绩表现相对可以的,君临决定对它进行更深入一些的分析。
先问问KIMI。
看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
当然,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还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国内的网文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实天花板已经很明显了,渗透率基本见顶。
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是很低的,各个大厂都有自己的网文关联企业,比如:
腾讯买下了阅文集团,旗下有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几十个网站;
阿里旗下有阿里文学,百度入股了七猫小说;
字节跳动搞了个番茄小说,又以11亿元的价格获得掌阅科技11.23%的股份,成为掌阅第三大股东。
另外还有中文在线(17K小说网、四月天等)、平治信息、知乎、豆瓣、咪咕等一票企业在瓜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本身是个小众行业,一年的全行业营收也只有400亿元左右,近年更遭遇了多重困境——
第一,网文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和年轻人,这个群体近年来受到少子化的打击,前景不容乐观;
第二,文字的娱乐吸引力天然不如视频,近年来更是被短视频抢了不少流量;
第三,在网文行业内,传统的付费网文受到免费网文的侵蚀,消费意愿度节节下滑。
看看几个龙头遇到的困境就知道了。
老大阅文集团,21年营收86亿元见顶后,近三年持续下滑,净利润从18亿下滑到23年的8亿。
其它的财务数据,月付费用户数从21年的930万人下降到23年的870万人。
付费用户在减少,阅文想转型IP运营,收购了一家新丽传媒,结果业绩糟糕,导致20年录得44.8亿元的巨额亏损。
A股市值老大中文在线,目前市值220亿,比掌阅科技的129亿几乎大了一倍。
中文在线的业绩也很烂。
过去五年营收从8.8亿增长至11.8亿,看起来增长了三分之一,但5年中有4年是亏损的,合计亏了30亿元。
23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依然亏着一个亿。
中文在线和掌阅科技其实很相似,都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营收看起来在慢慢增长,市场份额应该是上升了的,但就是不赚钱,这两年都亏得一塌糊涂。
为啥呢?
核心原因有两个——
早期的亏损,主要是想搞IP运营,于是收购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结果运营能力不行,被迫商誉减值。
阅文集团是这样,中文在线也是。
2016-2017年,中文在线曾先后斥资超17亿元收购二次元公司晨之科,后者连年亏损,直接导致中文在线在接下来两年出现21亿元的巨额亏损。
同期,中文在线还花2.5亿元入股了二次元网站A站,成为第二大股东,两年后折价成1.4亿元甩卖。
其实在内容行业,IP运营一向是赚钱的法宝。
美国内容之王迪士尼,日本内容之王万代南梦宫都是靠IP运营发展成一方霸主。
可惜,我国企业至今未能掌握这个技能点。
过去几年,凡是想搞IP运营的都吃了大亏。
动漫龙头奥飞娱乐,2018年亏了17亿,主要原因是2015-2016年以29亿元收购漫画平台有妖气及其母公司四月星空。
电影龙头万达电影,2019年亏了47亿,主要原因是2016年以230亿元收购的美国传奇影业。
还有乐视网、华谊兄弟的衰落,无一不是为了搞IP运营跨界失败的结果。
IP运营需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一个IP既可以靠直接付费赚到钱,还可以在游戏、玩具、主题公园、时尚产品等领域获利。
一鱼多吃,盈利能力当然强。
但打通上下游的背后,是其顶级IP的生产能力。
没有顶级IP,谈何辐射呢?我国企业没能做好的,就在这里。
这几年,国内网文市场见顶,IP运营又走不通,于是网文企业们都将增长方向转向了海外。
海外人口众多,前景看起来很诱人。
中文在线和掌阅科技成为了这轮出海潮的代表者,这是两个二线公司能在老大阅文都萎缩的情况下,营收依然有一些增长的核心动力。
出海的方法很简单:
一是通过AI翻译技术,将国内生产的网文批量化翻译成海外语言,然后上线海外市场;
二是买流量,烧钱抢市场,大力出奇迹。
这两个方法短期来看,确实能很快实现营收的增长,但问题也来了——
第一,内容翻译技术其实现在已经很成熟,翻译的速度很快,早期在供给上确实能快速上量,形成一波短期的消费热潮。
但存量内容消耗完之后呢?
供给肯定会断崖式下降,造成消费热情衰退,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变得激烈,如果无法实现内容的本土化,迟早要被当地市场所抛弃。
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流量价格也是越来越贵的,必然会导致运营成本的大幅上升。
以美国市场为例,这个海外最大的网文市场,在Meta系渠道的图书应用平均 CPM在2022年就已经来到了23.3美元,竞争非常激烈。
而且从行业格局来看,头部市占率较大的企业是新阅科技旗下的Goodnovel和新加坡Stary旗下的Dreame两大龙头。
中文在线和掌阅科技旗下的产品同样只是二线选手。
从游戏出海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能在海外赚到钱的游戏企业,比如腾讯、本站、米哈游,都是拥有顶级IP的。
而在更广阔的文化传媒这个行业里,我们全部考察一遍就会发现,最终能赚到钱的企业,要么拥有顶级IP,要么拥有垄断型渠道,比如分众传媒。
而中文在线和掌阅科技,既没有顶级IP,也没有渠道垄断力。
单纯靠买量来维持增长,随着流量价格越来越贵,那不得越来越赔本赚吆喝?
靠AI,或者KIMI,能改善这个局面吗?
我很怀疑。
另外,关于AI产业链的其它个股,我会在后续文章和私享版中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