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情人不一定会打人 这些「隐藏讯息」都不妙!
恐怖情人不一定会打人 这些「隐藏讯息」都不妙!(示意图/Shutterstock)
「我男朋友只是讲话难听,但他不会打我!」「我老公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说话大声一点很正常」,你是否也曾有过这些想法,或常听见类似话语出现在与亲友的对话中?咨商心理师全联会常务理事胡延薇提醒,所谓的家庭暴力及亲密关系暴力,并非单指肢体暴力,有许多人可能正在经历长期言语霸凌或精神压迫这些暴力行为而不自觉。
●以「关心」来包装 精神压迫常有意无意被忽略
不像肢体暴力可以验伤、有明显证据,语言霸凌及精神压迫不易验伤,且在报案或提告时若未提供有系统性的搜证,可能反遇上更多困难。再加上社会文化常常「劝和不劝离」,使受暴者有相当高比例去合理化对方的言语及精神暴力行为,也因此常未被察觉或被忽略。
胡延薇分享,不管是家暴或亲密关系暴力,受暴者常因对方是亲近的人,而去说服自己接受对方已透露的「隐藏讯息」,例如:需时时报备自己的行踪、跟谁见面等资讯。
而初期施暴者常以「关心」作为借口,或用「你是我碰过最优秀的人,我怕失去你」等话语来让受害方卸下心防,进而忽略掉对方已展现的强烈控制欲。
另外还有安全感、信任感及同理心缺乏等,受暴者持续隐忍,直到精神上无法负荷向对方提出时,对方一句:「为什么过去可以现在却不行?」反而会让受害者更加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不离开or离不开 长期关系不正常恐致忧郁
有的人会好奇,关系不正常为什么还不提分手?胡延薇解释,首先要看受暴者自己有没有意识到,有意识到的人通常可分成两类:一是已结婚、有小孩,有亲情、爱情的牵绊,希望能够保有家庭完整性,或担心通报后对施暴者不利,因此选择隐忍。
另外如果对方是家中经济主要来源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隐忍的因素;二是未结婚的情侣,通常初期都会将爱情放在首位,期待能用爱来感化对方。而有些个案是碍于面子问题,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眼光不好,因此选择隐忍,导致演变成「歹戏拖棚」的局面。
若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不正常的关系,胡延薇指出,这类受暴者通常要到情绪已受影响,例如要与施暴者见面就会开始紧张,或出现冒冷汗、心悸、紧张、睡眠障碍等焦虑反应且越来越明显,才会察觉不对劲。其中,少数人即使出现类似情形,也不会跟旁人求救,仍持续合理化施暴者的行为,进而恶化成忧郁倾向。
(示意图/Shutterstock)
●暴力行为前、中、后 受暴者「这几点」自保
如果已知对方曾有过暴力行为或暴力倾向,胡延薇强调,由言语、精神暴力演变成肢体暴力也不无可能,因此「自保」相当重要,平时可视个人情形培养下列习惯或做自我演练:
1.如何察觉对方情绪并停止持续激怒对方。
2.若有肢体上的冲突,要保护哪些身体重要部位。
3.设想如何在安全情形下录音、录影存证。
4.注意到快起争执时,尽量让自己处在周边有人的状态。
5.当发现对方情绪极度愤怒,可以多表现出「我是关心你的伴侣,是愿意同理你的焦虑和委屈的人」,避免评论对方的想法是对或错。
6.重新审视自己沟通方式是否适当,是否常出现攻击性言语,因情侣或夫妻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说话的习惯与方式本就不大相同,因此双方磨合出适合的对话方式,也是经营亲密关系的关键。
7.将妇幼防暴专线,社政、警政等求救电话设为方便施打。
8.让周边亲密好友或可信任的人了解状况,互相约定救命讯号,适时求救。
9.切记「远水救不了近火」,也建议向距离较近的社区邻里长求助,万一发生什么突发状况才能及时求救。
胡延薇提醒,受暴者长期垄罩在暴力环境,常常即便离开了该环境,仍会遗留下大大小小的心理创伤,如果已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可以借由心理咨商或是创伤治疗协助调整。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受暴者会因过去受到的言语霸凌、精神压迫,感受到强烈「罪恶感」或对人的「不信任感」,这些都需要及早评估介入,以免发展成心理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