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声势直落

图╱新华社

近五年大陆KTV新增数量

新闻提要■90年代,KTV品牌先后崛起,钱柜、K歌之王、纯K等大大小小的KTV,在各大商业中心遍地开花。KTV人潮汹涌,产业进入黄金时代,大陆KTV门市数量一度突破12万家。

后疫情时代,大陆KTV产业没有等到报复性消费,反而遭遇愈来愈少的客流、更保守的消费力,以及门市关店潮。2024年,KTV门市数量崩跌,天眼查数据显示,大陆现存KTV门市数量已不到5万家。自2015年以来,九年减少7万多家。

九年减少7万多家

陆媒图数室报导,KTV于1988年传入大陆,至今已经有36年历史。当时的KTV,凭借绚烂的灯光、朗朗上口的金曲和欢乐氛围,集娱乐休闲与商业洽谈功能于一身,成为当时人们夜生活的最佳选择。

报导指出,直到2015年,领导品牌钱柜的北京首家门市「朝外钱柜」熄灯,成为业界由盛转衰的缩影。2016年,传统KTV数量锐减近60%。从近十年的KTV新增数量来看,2017年KTV数量成长态势乏力。2018年起,KTV数量不增反减。2019年,KTV增量开始暴跌。到2023年,大陆新开的KTV仅910家。

「卡拉OK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KTV产业营收人民币(下同)1,275亿元,2020年下滑至597亿元,跌逾53%。2020年至2022年,KTV营收未恢复元气,虽然2022年营收小幅增长,增至614亿元,也只有2019年营收的一半。短短几年时间,红极一时的KTV也成为夕阳产业。

然而,KTV产业萧条有迹可循。首先是KTV的性价比不高了,以北京纯K为例,热门时段的小包团购价614元,以最多六人计算,每人要花费102元。计算时间的话,102元只能唱半小时,春节期间更是坐地起价。另外,KTV的酒水价格也出现翻倍销售的现象。

KTV的功能正逐渐变化,出现从「K歌房」变成「饭店」的趋势。2014年,KTV的收入仍是包厢收入高于酒水饮食。自2015年起,酒水饮食收入占比开始增加。到了2021年,KTV的酒水、饮食及其他服务规模占比高达60.21%,远超包厢收入。

「K歌房」变成「饭店」

「KTV+餐饮」的模式,吸引众多年轻人边吃火锅边唱歌,但火锅好吃,却没歌可唱了,让KTV处境尴尬。2018年,中音协曾要求大陆所有经营类KTV下架6,0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多首金曲,如陈奕迅的「K歌之王」、邓紫棋的「泡沫」、莫文蔚的「阴天」。

除了上述原因,如「新型社交娱乐方式增加」、「忙于生计,没时间」等,也是现今消费者越来越不爱去KTV的原因。艾媒智库报告显示,有57.1%的人认为KTV消费价格昂贵,但服务一般,整体性价比不高。55.9%的人认为KTV曲库老旧,跟不上时代潮流等。

另一方面,随着网路发展,KTV这种依附在特定消费情境的活动开始转移到线上。相较于传统KTV,线上K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需要找同伴,花费也不多,大幅降低唱歌娱乐的门槛。

只要有一支能上网的手机,随时随地想唱就唱。而且,线上K歌提供的即时合唱、AI修音、直播互动等功能,能更好地因应用户社交互动需求。特别是经过三年疫情,消费者更习惯线上娱乐,线上K歌正抢占传统KTV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