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科技研發結晶 臺大智慧溫室 攜手朝向「機智的農民生活」
林裕彬整合校内资源技术建构智慧温室,希望为台湾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尽一分心力,同时也期待能够提升年轻人从农意愿;他手上的网纹洋香瓜表皮刻有「NTU」字样,是栽培实验的一环。
【文/吴秉容 图/丰年社】
农业部于2016年提出农业再生计划,并于2017年推行智慧农业至今,鼓励智慧科技与精致化温网室设施的发展,目的为改良产销技术,以因应气候变迁带来的挑战。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院长林裕彬表示,「目前全球面临气候变迁、水资源缺乏与食安等问题,对农业造成极大影响,势必要朝向精准化、自动化栽培的方向迈进,智慧农业结合设施栽培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希望能整合台大所拥有的高科技技术、工具,建构智慧温室,实践高科技农夫的愿景。」林裕彬放眼国际,相信台湾拥有的技术决不逊色。
国立台湾大学农场访客中心(绿房子)旁,共有6座太子楼式玻璃温室,近2年透过「智能温室及数位专家栽培系统之研究」计划取得农业部补助,而得以修缮与改造。在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前任院长卢虎生与现任院长林裕彬主导下,其中1座温室结合校内跨领域技术与资源,运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以水耕方式种植高经济价值作物、网纹洋香瓜「阿露丝夏系2号」,作为高科技智慧温室的成果展现。
台大校园的银光宝盒 智慧控温之必要
进入台大校园,沿着舟山路前行,经过瑠公圳水源池后转进农场小路,抵达农业试验场即可看见6座太子楼式玻璃温室,在青绿农场中闪烁银光。正午时分进到智慧温室,阳光长驱直入,温室内透过控温系统,得以保持在舒适、凉爽的温度。传统温室通风效能有其限制,封闭的棚顶在阳光直晒下,温室内温度往往高达摄氏40度以上,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产量降低,更容易引发病虫害。
生物资源暨农学院计划研究专员郑镰杰表示,玻璃温室四周的窗户与顶部天窗,都可以透过自动化排程或是手动进行控制。天窗设置于温室顶部,利用自然通风原理,能够加速释出温室内的热空气,减少温室内热气的累积,有利于静风时将热气排出。温室两侧加装自动水帘与负压风扇,进而达到降温效果。「水帘使用瓦楞纸材质,水流过后,让风通过进行蒸散作用就会降温,类似水冷气的概念。」郑镰杰指向水帘幕,水蒸气虽然能带走许多热量,但同时环境湿度也会变高,因此通风要做好,以免造成果实发霉与病虫害侵袭。
负压风扇启动时,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将温室内热气强制排出室外,使另一侧通过水帘的凉爽空气顺利流入室内。智慧温室的控温系统依靠水帘与负压风扇的调节,主要用于降低温室内温度,并无升温机制,冬季时可封闭窗口,维持室内温度。
台大农场中六座太子楼式玻璃温室,左一为智慧温室。
智慧温室主要利用水帘与负压风扇,让空气进行对流以降温。
设施栽培的最佳拍档 动态作物栽培历
除了极端气候的挑战,农村人力不足与高龄化也是一大困境。青年从农意愿低落,使农民的智慧传承变得更加困难。针对此议题,台大团队尝试以「动态作物栽培历」结合智慧温室,达成栽培知识传承的目的。
动态作物栽培历是以作物生长为核心、精准栽培为目的之可预测性作物管理模式。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林巧敏解释,「网纹洋香瓜分为三个生长期,分别是营养生长期、授粉小果期与果实肥大期,从定植到采收大概三个月。可以根据栽培历中累积积温判断作物目前生长阶段,并预测其采收期。」在台大智慧温室中,透过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动态栽培历能即时搜集网纹洋香瓜日生长温度,将其整合为作物实际积温线,与理想积温线作对比,以因应当前生长现况进行动态调整。无须人为判断,系统会自动提醒栽种者当日农务施作细项。
「为什么叫『动态』?因为栽培历会根据作物的累积积温做调整,告诉你现在应该要做什么事情。以往农民可能参照农民历,依照节气施作,但他们没有想到今年天气比较热,作物提前生长,过去应当在惊蛰进行的施作,已不适用于今年。」林巧敏提到,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温也在许多研究中被证实和作物的生长状况高度相关,可用以预测作物生长阶段与采收期,尤其在水稻栽培方面,准确度特别高;而台大亦将此理论结合高科技,应用于智慧温室中网纹洋香瓜的栽培管理。
台大智慧温室以高经济作物洋香瓜为示范,导入物联网、AI分析数据以建立作物生长模式,并结合作物栽培专家系统,提升栽培之效率与产能。
台大智慧温室导入各种相关技术,用电有一部分来自太阳能,林裕彬期许未来能开发沼气发电,达到进一步节能减碳的效果。
※本文未完,欲阅览全文请详见《丰年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见《丰年杂志》。
※了解更多,欢迎前往《丰年杂志粉专》。
※本文由丰年杂志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