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筑梦“浙”里「7」|余纪萱:用小家连接两岸“大家”

75年时光流影,75年海峡如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由潮新闻客户端、浙江省两岸融媒体平台、《浙商》杂志精心组织策划的《跨越海峡·筑梦“浙”里》全媒体系列报道于9月20日起正式推出。今天推出《跨越海峡·筑梦“浙”里「7」|余纪萱:用小家连接两岸“大家”》。

对离家远行的孩子而言,思乡的心总是如同指南针般,不论身处何方,始终指向那片遥远的故土。多年前,台青余纪萱在海外学习、工作,尽管生活稳定,但内心有一份眷恋随着时光愈发浓烈。终于在2019年的春天,她来到了浙江。

’“在海外学习、工作12年,也和先生一起做好了长期在海外发展的计划,但其实我们心里一直还是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回到大陆来发展。”回忆起多年前的海外经历,余纪萱如是说。

2018年,一条杭州市余杭区面向海外世界百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拨动了命运的齿轮,一个埋藏在余纪萱心底多年的想法终于能照进现实: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回来发展!

从小,余纪萱便跟随母亲参与两岸妇联的交流,大陆对她而言有着特殊的吸引。余纪萱的先生是浙江丽水人,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先生时,两人一拍即合。“算起来我回国是为爱奔赴,也是因为祖国时时刻刻的吸引!”于是,在2019年2月,余纪萱顺利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杭州市余杭区,开启了她的“登陆”之旅。

到杭州余杭工作之后,余纪萱主要从事传统文化挖掘、文旅IP打造和文创开发的相关工作。从大径山到瓶窑,从“陆羽与茶小僧”“了不起的乡村”到“余庐景澜·南山宿集”……对于浙江、对于“浙”里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她有着深厚的情感,也为之感到深深的自豪。

在余庐景澜·南山宿集,她与团队伙伴们精心营造了随处可见的文化氛围。宋韵点茶、篆香、非遗纸伞、风筝彩绘等文化体验项目,陶窑、南山、良渚、宋韵等文化主题呈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也让前来游玩的台湾同胞在感受到文化同源的亲切感之余不由得感叹东方美学的底蕴深厚。

“非常幸运能来到浙江,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是余纪萱对于来到浙江最大的感受。在她看来,五千年前良渚文明在岁月长河中熠熠发光,五千年后的现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亦在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仿佛就在“浙”里汇聚。

在海外求学时,认识了人生的另一半,一转眼,为爱奔赴的余纪萱和丈夫扎根杭州已经5年多了。从两个人双向奔赴,到两个家庭互相联结,两岸的生活风格、饮食习惯、沟通方式在这三代同堂的屋檐下热烈地碰撞与融合。

“我们的餐桌上有浙江风味的松阳卷饼,也有台湾特色的卤肉饭,松阳方言与台湾腔的交流也总会带来许多欢乐。”在余纪萱心中,两岸婚姻家庭并不只是小家的故事,更是“大家”的缩影。

“两岸婚姻家庭是两岸亲情的直接传播者,是最天然、最紧密的纽带,更是两岸融合的成果和结晶。”去年,余纪萱升级当了妈妈,“我也跟大陆同胞一样,享有产假和生育津贴。”余纪萱说,“同等待遇让我们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发展得越来越好。”

余纪萱说,在浙江自己所认识的人们都亲切可爱,热情随和。

与爱人相遇,与浙江相遇,作为浙江媳妇,这一路上每一段幸福的点滴,在她看来都是两岸融合的缩影,都是以小家,为“大家”的见证。

来源: 浙江省两岸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