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上的农村生活,现代赛博桃花源记

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对很多事司空见惯的同时,也会常常感叹:为什么生活这么无聊。

哪怕短视频刷不到尽头,照样刷不出来稀罕事。

现在上网的体验像小时候许愿“每天都能吃上汉堡包”,一旦真过上这样日子,就会在又饱又腻中,想念家常菜的咸淡。

如果擅用搜索关键词,在快手上打下“农村生活”,就能发现,在中国最广袤的土地上,已诞生出了一批最会整活儿的狠人:快手农村 达人 。

对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能在看到一只鸵鸟冲上大街就已经足够刺激。

但同样内容,放在快手农村博主的赛道里,顶多也就是:暖场的完事儿了,啥时候上点正经才艺?

在快手里,你能看到出名不受控的鸵鸟,成为博主周游村庄的日常坐骑。

在农村,鸵鸟照样得臣服于“两颗大头菜能跑6、70迈”的实用主义教育;鸵鸟抢着啃口包菜,谁啄着主人帽子都要平等地挨个大嘴巴子。

@心雨鸵鸟养殖

透过快手看农村,常常会让人产生“农村什么时候发展成这样了?”的强烈信息不对称。

当下真实的乡土世界,早已超出你的想象。

向往的生活,位于田间地头

让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看快手里农村生活,有点像透过手机屏幕进入了一个现代赛博版桃花源。

这里人热情,生活上平淡舒适自得其乐。但不和世界断联,也从来不缺狠活儿。

当下真实的农村,早已经突破了田园牧歌的范畴,更多村里人,早以一种精神状态超前的姿态,扎向了田间地头。

如同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会诞生追梦人,农村大姐也有用锅盆盖帘拼凑的“自制版架子鼓”在村子里演奏的自由。

都市打工人还在发帖询问问“架子鼓入门设备得多少钱预算”的同时,农村大姐已经在自家厨房给架子鼓取材,把能敲出响的厨具用胶带绑好,在自家小院里连敲带唱演了一段《冬天里的一把火》。

@农村大萍子

同一首歌要看谁来唱,在哪唱。

农民工大叔在自家农村小酒桌自弹清唱《我的楼兰》,不需要声卡和绝对音准,一张嘴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高手来自民间”的真正含义,就是农村大叔身上,有着无法通过系统培训出来的故事感和生命力。

@三品大叔

连同农户也不再是大众印象中的样子,工作爱好也能一并集合。

回村创业的年轻人,主业是养牛大户平时给农户付费捉牛,副业是喜欢COS铁扇公主,是时不时在牛棚里对牛弹电子琴。

@牛西施圻桐

有的村里养牛户,会把自己养的每一头牛视作自己幼崽。

70多头牛,每头都有自己的代号。

比人都高的叫“牛魔王”,日常喜欢洗澡,定期参加选美比赛,出门之前给孩子喂两口西瓜戴上金链子。

今天给通体黑毛“黑风怪”相亲,明天家里那头“魔法少女”半夜生了头“哈利波特”。

农户大爷偶尔组织自家小牛犊赛跑,给牛买的口粮“呼伦贝尔碱草”下高速卸货之前,自己也得先嚼两口验货。

日常生活比黄石更生猛狂野,咱东北有自己的牛人牧场主。

@牛人春山哥

农村生活的版块也有乡村风格的恋综,年轻夫妇隐居在山里,用竹子自制筷子、水壶和口红,用菜花求婚,一切靠亲手制作来自给自足。

同样在手工领域,农村有自己的玩具总动员。

上山取材砍几个竹子自制竹节人,捏几个泥人自导自演“打跑大坏蛋”。看过几期以后就能明白,农村为什么有那么多快乐成年人。

@泥巴哥【腾哥】&@山农彭哥

透过村里人的日常生活,也能窥见一些村里事。

印象中的村长,是常年抽着旱烟为村里大小事做决策的领头人,没想到实际的村长日常,更像不停拉架的小学生班主任。

回村当村官的年轻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充当全村人的“金牌调解员”。

两家亲家因谁占谁地争得脸红脖子粗,靠村长出面调节,调节完毕两家又反悔,村长还得再去一趟。这个村民收花生,土都扬到另一个村民家大棚上,村长得管;秋收夜里怕偷苞米,村长负责整宿开车巡逻。

除了要有和人沟通交流的本事,还得有点个人才艺,能适时在村里搭起吹拉弹唱。

村民的个人生活要管,日常娱乐还要管。

@唢呐村支书小鑫

90后村支书主线任务是给村民谋福利、防诈骗,支线任务刷得和主线一样积极。

表象反哺故乡,实则更爱拉着全村老年人拉练。

老年人有自己的篮球运动会,头发白了照样组织到一起单腿斗鸡;哪怕腿脚不够灵活,也不妨碍排成一排练千手观音;聚村口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哪怕拄着拐也都站起来活动活动跳一段“科目三”。

@张小四

农村连同娱乐生活,都比你我丰富得多。

在农村赛道上,快手甚至有自己的苦情短剧女王,闫学晶和王茜华的地位开始动摇,一个田小草的时代结束,八十多集的山楂树番外站起来。

@农村小博卿

这些透过快手看到的农村生活,正在勾勒出“新农人社区”的模样。

农村,开始在很多都市打工人心中成为一种近似“桃花源愿景”的地方,在这里没有情绪焦虑,被新鲜空气包裹,想干什么都能就地取材找到适合自己形式,吃菜有菜味,吃肉有肉香。

越是饱受“内耗、内卷、紧绷”的都市打工人,越能懂得“平淡生活”背后的和含金量。

故土情怀,和稀缺的人情味

城市打工人看快手的时间段,通常就是一天最疲惫的时刻。

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久坐带来的腰肌劳损,早中午吃的都是速食快餐,走到哪都是同样疲惫又沉默的都市生存者。

一天结束,打开快手,是最接近心灵马杀鸡的时刻。

大家除了对农村生活的好奇之外,更多是对自然、田地、人情味的生活氛围吸引。

有时这些农村博主的家常菜餐桌,就能在相隔千里的地方解一部分人的乡愁。

在沿海地区早上去海边转一圈,看看当天能捡到大虾、蛤蜊还是螃蟹,不出几个小时这些东西就成了饭桌上的加餐。

@村里的初七

靠海吃海,靠山就吃山,乡村人看起来总有能扎根土壤就势生长的能力。

临海就能下水捕鱼,临山就能上去摘野菜,找一片空地就能直接打地基盖房子。

我们看了100期荒野求生,对着安装说明书照样搭不起一个书架;返乡的大姐在四面漏风的老房子里收拾3天,就能通了烟囱生火做饭。

所有返乡的农村博主,人均都有极强的行动力和家庭凝聚力,哪怕是好几年没回老家的开局,回屯子第一天就有亲戚邻居上门邀请去自己家吃杀猪菜。

视频里90后返乡创业,闲暇之余轮流给家里亲戚过生日,一家人围一桌吃点热气腾腾家常菜,就能轻松勾出一个异乡打工者的眼泪。

@梧桐在奋斗

爱看日常生活的人,大概率也爱看农村生活的家长里短。

几个关键的人物身份信息,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件冲突,就能让人像追剧一样陷在里面几个小时出不来。在“远方继父归来”“老姨情绪不好”“老弟的爱情故事”和“爷爷家的神秘来客”里,全是普通家庭的温情版极限拉扯。

看过这样的乡村生活小视频,终于明白《乡村爱情》为什么能围绕几家人连拍16部。

@杨大眼(在农村)

在这里,能透过不同地域的农生活,最直观体验到各地的人文风俗。

哪怕生活小事的主题都是日子围着锅台转,也能看到什么柴火才能把东北室内的灶台烧热,福建小哥因媳妇爱吃去哪抓了一盆黄鳝,陕北家庭过年炸一整盆油馍馍,湖南农村小伙家里房子封顶完成宴请乡亲摆席“十大碗”。

看得久了,也难怪为什么这些农村博主会把粉丝叫做“家人们”。

@陕北霞姐

在农村博主的日常记录中可以发现,在他们的乡村生活中,日常所有的欣喜、热情、梦想和冲突,都离不开风土。

田地、庄稼、天气、果树和家里的小牛犊,就是他们生活和中心轴。

对生活在城市的看客来说,快手是最快感受到农村氛围的多视角窥镜;同时,对生活在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快手很可能是他们唯一能最快了解到信息的百科全书。

过去想知道怎么修剪苹果树、用什么除草剂和怎么追肥,除了靠自己逐年摸索经验,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现在的农户们,大多都在快手关注着几个三农知识博主。

跟着博主,农户们学到了持续大暴雨的天气里,蓝莓种植户该如何应对;霜冻已至,地里的大白菜该砍还是该留。

互联网给予了每个公民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利,三农知识的评论区里,常见靠天吃饭的农户说“我每天只看新闻联播和快手”。

我们能靠快手了解到农村的幸福现状,农户也能靠快手保住收成。

当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博主靠快手的三农耕耘计划、乡村红人培育孵化,将农产品带出老家,也过上更好的生活。

粉丝在高频介入到农村老铁真实生活中的同时,也在互联网中搭建起了名为“信任感”的情绪产物。

在快手,创作者具有极高的粉丝粘性。

2024快手三农生态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天有超800万人,在快手上追踪农村老铁的日常生活。

从爱看老铁、信任老铁,到爱从农村老铁手里买点农产品,当下百万粉创作者,近7成销售额来自粉丝。

当下三农千粉创作者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3.2%,通过平台获得收入的三农万粉创作者数同比增长19.8%,农资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125%,三农达人电商订单数同比增长10.2%。

数据总是宏观的,这更像是一场创作者和“家人们”之间的双向奔赴。

随着农户收入增占比,落实在每一个农村家庭的幸福感受是实际的。

在快手,不光能看到每一种生活,也能以一种独特形式照顾到每一种生活。

刻板印象是一种对时代发展的漠视,像一种意识上的刻舟求剑。

乡村的发展和改变是持续的,只是非生活在乡村生活的人看不见,快手是帮助大众走进桃花源的洞口。

隔着屏幕的你我也有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心境。

而在这里,农人和农产品得益于这个有蓬勃生命力的“新农人社区”,创造了另一种生活。

但这并不是农村的全貌,还有很多具有实干精神的农人,他们奔走在互联网看不见的田间地头间。

而快手希望的,是每一种农人都有被看见的可能。

快手三农耕耘计划”将在未来1年投入1亿现金,扶持田园生活、农技知识、三农资讯类内容。

这不单是一种看见,更是一种创造,一种对未来图景的创造。

毕竟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每一天。

设计/视觉 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