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量国际:台湾迎来生技业第三波上市柜热潮

右起宽量国际策略长谷月涵、创办人暨执行长李鸿基、资深顾问王冠然。图/宽量国际提供

宽量国际(QIC)创办人暨执行长李鸿基今(29)日指出,经过10多年的洗礼与淬炼,成功的台湾新兴生技公司正引领新一代生技医药公司进入「第三波浪潮」,预期台湾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生技公司上市柜热潮,从技术创新、蓄势待发的上市柜潮与有目共睹的资本市场表现,台湾生技产业将成为国内外投资人聚焦板块。

QIC于29日举行第二季媒体说明会,QIC策略长谷月涵(Peter Kurz)指出,台湾生技指数持续超越香港与美国,从2020年以来台湾生技指数表现亮眼,涨幅达62%,相较之下,美国那斯达克生技指数3年多来仅上涨14%,香港恒生生技指数则是下跌42%,近乎腰斩。台湾上市柜兴柜生技公司总市值也从2019年的230亿美金成长到2023年底的430亿美金,营收则从2019年的71亿美金攀升到2023年的97亿美金。

谷月涵指出,台湾生技指数受惠于个别公司表现亮眼,完成海外授权、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并购有成及新产品进展顺利,表现因而超越大盘。国际机构投资人过去对台湾生技业认识不深,但在香港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表现疲软下,台湾成为目光转移焦点。

QIC资深顾问王冠然指出,台湾生技医药产业第一波浪潮出现在2008年前以学名药为主的老牌大厂,第二波浪潮则发生在2009至2019年多点开花的新兴生技公司,目前新一代生技新药公司正式进入「第三波浪潮」。

王冠然分析,第三波浪潮的生技公司有两项特点。首先,台湾新生代的生技公司对于新技术与新治疗形式的接受度很高,在技术创新上不但与世界接轨,而且接收创新治疗形式的速度非常快。

第二是,2008年以来上市柜生技公司由35家成长至133家,但近5年来上市柜速度逐渐放缓,相较之下,兴柜生技公司家数则有明显增长,目前已达99家,由于兴柜可以视为上市柜的前哨站,可以期待台湾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生技公司上市柜热潮。

李鸿基表示,宽量国际4月至17日在新加坡举办第15届Taiwan CEO Week投资论坛,与会的24家公司中有6家是生技公司,包括3家新药开发公司、2家医疗器材公司以及1家生技保健品公司,国际机构投资人对于台湾新药开发的思路与技术印象深刻,也认为台湾医疗器材公司的创新营运模式极具潜力。宽量国际将在6/2至6/13举办「QIC生技医疗线上论坛(QIC Healthcare Forum)」, 将邀请香港、新加坡、美国及欧洲等地投资人,与台湾生技医疗公司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