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格局看未来!大同大学校长鼓舞学子钻研理工专业、加乘AI突破界限

▲强调跨领域学习、培育出无数产业界英才的大同大学,何明果校长顺应AI及永续浪潮 提升AI院级中心为校级中心,同时新设ESG校级中心。(图/记者汤兴汉摄,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面对当今人工智慧高速发展的浪潮,大学除了培养人才,更是引领学子着眼未来的关键摇篮,以理工专业强项闻名的大同大学,校长何明果认为并非「流行什么学什么」,应该加倍重视各专业学科的扎实基础,在稳固基石之上应用AI创新想法和方法,解决实务问题,为大同大学发展定下基调;大同大学也为学子们准备优秀师资、产学合作管道,并且透过「私立学校、公立收费」来降低学习门槛,吸引认同理念的新鲜人加入,协助学生未来以专业谋生,并贡献所学、造福社会。

随着时代更迭,热门领域不停改变,前段时间生成式AI爆红,导致学生们选校选系时容易陷入「选择障碍」,对此大同大学校长何明果认为,选科系时不必局限于眼前热潮,而是明白AI是需要与各种科技整合才能持续发展、发挥功能。半导体产业也是机械、材料、化工、电机、资讯等多种学科整合下的产物,所以专精发展核心工程科系,十分重要。」

举例来说,做一台AI机器人,「关键还是『人』,我们需要有懂机械、电机的人才,去打造一台机器人,光有AI没有用」。AI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大同大学除了加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经营学院相关AI研究之外,也将AI普及至通识课程中,不管什么系的学生都能将AI应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大同大学何明果校长针对AI发展提出看法和见解。

大同大学校长何明果点出,未来竞争力在于「能源、环境」两大方向,「如何有效率的运用AI,使得不同领域能以最小耗能发挥最精准应用,就是核心竞争力」,大同大学很早就开始在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成立能源与储存中心,如今跟随时代变化转型成ESG校级中心,关注环境与永续议题,另也增加AI校级中心,并邀请约50家育成厂商进驻大同校园形成产业研究聚落,全方位整合技术、配合政策协助产业转型提升,学生在校园里就能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解决实务问题,更有把握衔接职涯。

何明果校长一直致力打造更好的校园环境、更友善的收费,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大同大学,积极向在各领域优秀杰出校友募款,推动「私立大学、公立收费」的目标,此举获得许多校友热情相挺,大同大学电机系校友、中美晶集团荣誉董事长卢明光,启碁科技董事长谢宏波、前鸿海副总裁戴正吴,共同号召校友加入,目标募得5亿元,达成补助全校学生学费,每人每年1.5万元,加上教育部补助私立大专校院学生学费1年3.5万元,现在大同大学学生一年可获5万元补助,相当于公立大学收费。除此之外,大同大学设有「麻省理工学院林挺生奖学金(T.S.Lin Fellowship)」,每年9万美金奖学金,供台湾学生申请,以大同大学研究生优先。2024年5月有一台湾学生,获推荐颁给9万7千美元(约合新台币310万元)。

▲大同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希望能让学子以更务实的方式就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所长,毕业后顺利投入职场成为即战力。

身为带领大同大学前进的掌舵手,何明果校长谈及未来高等教育时,再次展现大器格局,将视野拉高至「品德教育」层级,他认为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会出现许多新事务挑战每个人的道德良知,「从技术的观点来看,几乎想的到的就做得出来,但我们心中必须有一把尺,判断什么事情可以挑战或需要坚守底线」,才不至于在浪潮中迷失方向。在校长何明果引领下,大同大学校园小巧、人数不多,却是处处充满活力生机,研究实践成果斐然。资讯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前工学院院长许超云,分享了他和资工系谢祯冏教授、研发长黄维信,各自带领学生完成AI相关研究成果。

▲资工系讲座教授、前工学院院长许超云分享师生团队的AI相关研究成果。

例如在铁道交通工程中使用的「AI轨道巡检」,由大同大学研究团队与台铁合作,打造架设摄影镜头的检测平车,取代人工巡查轨道,把拍摄影像回传,由后端AI辨识系统进行分析比对,能标示出扣件脱落或安装错误的位置及断轨辨识,以减少道工半夜作业容易视觉疲劳、造成判断失误的压力,更加保障运输货物、乘客的安全。实测证明系统实用性高,就连台北捷运轨道也采用,更获得中华智慧运输协会「智慧运输应用奖」的肯定;参与研究计划的学生则以此经验与成果,获得95万元U-Start创业竞赛的创业奖金成立新创公司,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AI轨道巡检系统能协助夜间工作的轨道检测员减少失误率。(图/谢祯冏教授提供)

另外「AI道路智慧巡查与标志辨识」是透过5G讯号,将国道拍摄影像回传至后端管理系统,协助辨识国道设施缺失、道路坑洞等,帮助巡查人员提高作业效率;而后提供公路局进行全台省道影像拍摄,建立更完整的公路设施标志管理作业流程,并提高用路人的交通安全。

与业界合作的「AI扬声器品质检测」,则是结合自动化机械手臂自动夹取扬声器,将其放置至隔音设备中,再启动检测系统,以AI判断扬声器品质是否符合规格,让过往因为每日检测大量扬声器,而出现疲劳误判、或因音频讯号造成听力伤害甚至患上身心症的听音员,能够不再经历职业伤害。这些成果正是许超云教授认为AI对于生活的最佳应用,也是大同大学务实的办学精神,他笑说之后仍要持续「用最少的力气,做会让人幸福的事」。

▲许超云教授以大同大学精神「正诚勤俭」传道授业,希望学生能贡献所长回馈社会。

针对另一项全球关注的永续议题,大同大学事业经营学系主任王佳琪十分有感,她与机械与材料工程学系副主任邱六合教授携手合作,参与企业低碳化及智慧化转型,在「经济部工业局金属产业智慧及低碳化升级转型辅导计划」中,帮助传统中小企业进行ESG和碳盘查的评估和诊断,去年启动计划至今年6月已协助了15家金属相关企业。

王佳琪举例,碳盘查评估善诊断,就像营养师协助减重一样,必须先了解身体哪一个部位需要减重,才能拟订瘦身方针。碳盘查团队事先了解生产制程、人力系统编排、确定碳排放热点之后,就能量身订做「减碳策略」,提出智慧化改进方式、制定减碳路径图。如果没有专业团队介入,很多企业无从得知自身的碳排热点是什么?在哪里?更无法着手改进。

对企业来说,大至改善生产机具、导入智慧化系统,小至替换空调照明系统等,碳盘查团队能为其规划出一套完整全面的碳减排计划;而机械材料、电机团队则是动手实践的最强队友,例如改造老旧连续炉使其低碳化、协助导入机联网与EMS系统使生产设备智慧化,都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达到永续经营目标。

▲大同大学事经系主任王佳琪认为产官学合作,有利于让学生能将理论结合实务,更清楚未来就业状况。

王佳琪主任认为大同大学师生团队的努力,除了尽力实现净零碳排放,对环境友好之外,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成就双赢局面,学生能拥有理论结合实务的体验,让未来衔接职场更有即战力;目前政府针对绿色经济也推出了许多相关考照,大同事经系就有同学通过iPAS经济部产业人才能力鉴定,获得「净零碳规划管理师」证照;学校也规划了「绿色经济与永续管理」课程谈国际趋势、政府政策等,以及校园低碳主题比赛,让学生们尽情发挥创意,参与打造永续美好的未来。

▲大同大学交通便利。(图/大同大学提供)

即将进入大学的新鲜人在大同大学里,能透过专业领域学习和动手实作,确立好专业基础、载入「AI魂」,把握资源与机会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强职场竞争力做好做满。

▲大同大学提供每生每年1.5万奖学金,不限国籍、没有成绩门槛。(图/大同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