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勝選感言 台學者:北京不會有好的回應

总统、副总统当选人赖清德(左)、萧美琴(右)13日晚间向国内外媒体发表胜选感言,多次以「中国」称呼大陆,并强调对岸过去八年没有回应蔡英文「不断提出的善意」。(记者许正宏/摄影)

民进党籍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以40%左右得票率胜选,在国际记者会上发表胜选感言,不少地方触及两岸论述,而学者对此分析解读,「北京不会给予好的回应」,因为赖清德相关的说法当中,完全没有北京希望的任何要素。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13日晚间指出,赖清德胜选感言直接提「中国」,他并不认为北京会给予比较正面的回应。王信贤指出,他认为赖清德的胜选感言,北京会「非常不满意」,因为里头完全没有北京希望的任何一个要素,包括赖清德只提「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推动两岸事务」,但北京看此事看的是「政治基础」与「政治定位」,赖的谈话并未回答这个议题。

同时,赖清德在国际记者会提到「蔡英文总统八年来不断提出善意,很可惜中国没有给予回应」,王信贤直言,北京绝对不会这样子解读,「即使是没有法理独立,可是你有没有做出一些远更远离中国或中华文化的事实?」,尤其是在文化上面,大陆国台办已经认为连赖清德的文化政策提出台湾文化基本法都叫台独了。

此外,赖清德虽然允诺维持蔡英文路线,但蔡总统去年国庆演说重新提到的「历史事实」,这次胜选感言并未出现,王信贤分析,蔡英文就任以来提过的论述很多,「九二」(历史事实)或者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应该比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更加接近北京要的。他直言,与蔡英文相较,赖清德「离北京又更远」。

他并分析,赖清德胜选意味着民进党执政要拉长为12年,对北京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是「三个寄希望」(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寄希望于自身发展),恐怕对北京来讲,找不到要怎么样寄希望;再者,如果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21大连任,这20年里有16年以上两岸关系不好,对北京来讲会有一些冲击。如果把台湾选举结果当作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可能会判定是民进党「长期执政」。

王信贤认为,北京在宣传上可能会强调,「非绿有六成得票率,台湾民众基本上还是反独,只是因为反独势力分裂」,此外民进党在立法院的绝大多数席位,也退回到席次大减,也代表台湾人民选择希望有人制衡民进党台独路线。这可能是北京安抚其民意的说法。

接下来北京会如何做?王信贤认为,文攻武吓不可避免,文攻例如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发评论员文章;武吓则是海峡中线以东的军事活动一定会非常的频繁,甚至可能进入邻接区20海浬。至于会否有大规模演习,或将取决于赖清德方面的后续言行。经济上,ECFA可能会在纺织、钢铁、汽车等产业「加码」,另一只手也会强化,尤其是强化「吸引」的部分。

王信贤提醒,对于「法理战」恐怕得有所准备。因为大陆人大常委会现在的立法权力变大,可能不一定是关于「反分裂国家法」的的第八条的修法或者是施行细则,也有可能涉及最近汪毅夫提到的,属于「比较软的」,透过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王信贤还提到,赖清德的讲话,美国可能还是多少会持续施加给赖压力,希望他在胜选一直到520之间,至少要有一些让向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或北京所希望的方向「稍微再挪动几步」,「我觉得美国的态度应该会这个样子」。

至于北京跟赖清德两方面是否会寻求管道接触?王信贤认为北京对于520就职演说前的管控「只要是有效应该都会做」,「不然未来四年怎么过?」。但他直言,恐怕不会比2016年更好(未完成的答卷),因为去年中台办负责人就以「不折不扣的台独分子」、「恬不知耻」谈论赖清德,要共产党很快改变「定性」其实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