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与总统大位的距离

(图/本报系资料照)

蓝白合终露曙光,将由两党各推荐一位民调统计专家,检视评估11月7日至17日社会各界公布的民调结果,国民党、民众党并将各提供1份内参民调。双方同意若超过统计误差,由胜者得一点;若在误差范围内,由侯柯配得一点。双方并将组成竞选委员会,辅选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及两党推荐的立法委员候选人,不分区政党票由各党各自努力。

这个发展符合主流民意下架民进党的期待,对赖清德很不利。协商结果不只针对最强总统候选人产生方式及大选合作方式达成协议,也对未来共同努力目标及执政的职权分配原则取得共识,可望整合双方支持者促进政党轮替,并为台湾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范式。如果双方合作良好,并能说服各自的支持者,应有很大机会下架民进党。

蓝白大体完成整合,大选竞争态势形成朝野对决,而有6成左右希望政党轮替的民意结构,原本一路遥遥领先的赖清德,离总统大位将愈来愈远。

赖清德过往的领先主要是蓝白尚未合,但他民调始终无法突破天花板,主因在于民进党执政太顾人怨。他一方面被执政包袱拉扯,无法以轻快步伐奔跑,另一方面则被民进党政策的路径依赖框住,无法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执政愿景。

这次选举没有当年太阳花激发的反中狂潮,没有中共步步进逼的统一压力,也没有香港的反送中助力,反而涌现浓浓的战争阴霾,许多民众忧心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战争可能降临台湾。

赖清德及民进党这次打出的两岸牌,完全无法像民进党过去在选举中发挥的战力,从声量来看,强打「马文君潜舰泄密」、「民众党提陆配不分区」、「中国最喜欢蓝白合」等议题,都明显没有捞到好处,无法激起绿营同温层以外民众的认同。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网路好感度居然优于民进党,可见选民心态和前两次大选截然不同。

这次大选还受到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的国际局势影响,民众期望两岸争端能够降温,减少挑衅性言论。偏偏赖清德是鼓吹台独「前科」最多的政治人物,参选以来虽然运用包装术掩盖他的核心思想,但欲盖弥彰,他已将两岸两国的主张凸显无遗。反中、仇中、去中、抗中再也无法激发中间选民的激情,反而成为他总统路上的一大障碍。

这是政策面无法突破造成的障碍,另一个更大的障碍是长时间全面执政所流露的滥权、贪腐以及无度虚掷国家资源,另有诸多党员表现出劣根性,都让许多民众厌恶至极,无法忍受其继续执政。民进党将滥权的恶行无所禁忌地表现出来,有的行之于过度伸张权力的威力,尤其是将宪政体制应有制衡与监督功能阉割了,将行政院内各独立机关党派化了;有的行之于官商勾结、隐密贪腐、滥权牟私、耽溺女色。一般民众最有感的是赵天麟、林正鸿这类滥采桃花的行径,偏偏犯此天条的民进党党政官员所在多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赖清德的选票。

蓝白合后,赖清德选情陷入苦战,除非蓝白在合作过程中关系撕裂,否则政党轮替即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