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练琴从小就跟自己较劲 底气来自实力
本站娱乐3月3日报道 近日,郎朗在接受专访时,被追问儿时练琴细节,郎朗回忆:“小时候练琴有的时候会跟自己较劲”。
我看基辛当时弹两个肖邦钢琴协奏曲,我说我也弹,我也12岁的时候开始弹这俩,“肖一”和“肖二”钢琴协奏曲。我还得弹肖邦《24首练习曲》,还得弹柴可夫斯基,“柴一”,然后再弹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因为那时候好像有个希腊的神童13岁弹“拉三”,我也要弹。同时就看古尔德弹“哥德堡”,我说我也要弹。我那一天真是练的什么都有。
如何定义一个国际钢琴大师?
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那些以技巧辉煌著称的协奏曲是郎朗于国际乐坛展露头角的武器,随着年龄的增长,郎朗也在不断拓展曲目范围。观察历年来的音乐会和录音轨迹,他对于自身职业生涯的深入思考和长期规划。以诠释德奥古典曲目为中心,向音乐史的两头开掘,一端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而另一端则是巴托克笔下凌厉迅疾、狂野不羁的钢琴之声。
虽然职业钢琴家积累的协奏曲有多有少,郎朗积累了能有50多首!
郎朗的一次演出准备的乐曲和乐团的不同,在开演前的俩小时里,郎朗就赶紧集中精力练:“那次挺疯狂,那次我在北京音乐节弹了10首协奏曲,而且都是大的,“勃拉姆斯第一”,“柴一”、普罗科菲耶夫第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然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黄河协奏曲》,“肖邦第一”,莫扎特,还有一个“莫扎特双钢琴”,还有一个“贝多芬第四”。反正那次真的是挺吓人。”
年近不惑,出道20多年的郎朗,始终保持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和活力,受到越来越多名团和大师的青睐。他一反人们对古典音乐家应当低调、孤独、甚至清苦的刻板印象,对大众文化充满了兴趣,但始终不忘把古典音乐本身摆在最高位置。
钢琴家说话的底气来源于自身的实力,对于商业演出,首先得是实力超群,才有这个资格和资历让更多的人来做。对我来讲,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你弹得好或者你唱得好,或者你的实力,我觉得这是放在首位。如果是一个都没弄明白自己弹什么的人,你就开始完全迎合市场做一些东西,我觉得你永远成不了一个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