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犬伤人2/流浪犬不减反增 揭动检员少得可怜

在人力资源有限环境下,县市政府只能根据民众通报展开精准捕捉,再对流浪犬执行绝育。(图/报系资料库)

根据农委会统计每年动物保护相关通报约25万件,然而全台动物保护检查员(动检员)却只有170人,平均每个人要处理近1500起案件,压力相当沈重,且各县市动检员因城乡差异而配额不同,有些县市只有一人独撑动保业务,还有县市根本是「兼办」性质,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动保案件。

农委会今年度「全国游荡犬」调查共15万5869只,与去年调查结果相较,游荡犬数量增加9096只;「各县市动物保护业务人力统计表」则显示,全台动检员共174人,其中专职102人、兼职72人。其中台北市有12名专职动检员最多,新竹县专职动检员则挂零,嘉义县兼职动检员7人,专职2人,出现兼职比专职多三倍的现象,显见县市资源落差导致动保人力分配不均问题。

新竹市议员林彦甫就指出,目前新竹市动保所每年的预算约2400 万元,包含约20名正职人员与计划人力,然而专职查缉非法繁殖、弃养和宠物登记的动检业务,新竹全市仅一名专任的动检员,凸显长久以来,第一线动保执行人员人力不足的困境,其余人员需身兼多重任务;此外,宠物未结扎依法开罚5至25万,然而动保单位也怕惹民怨,加上没有人力做挨家挨户做调查,也造成私下繁殖未申报的情况持续发生。

农委会公布最新全国流浪犬估计约有15万5869只,其中以屏东县2万291只最多。(图/报系资料库)

本刊调查,动检员的业务除了办理动物保护、申诉、检举和稽查案件之外,工作内容可说是包山包海,像是民众检举虐待动物案件、经济动物(家畜、家禽)及实验动物的保护业务、宠物业者管理、动物保护教育、犬猫绝育、动保志工招募管理等。

除了动检员人力配置不足的现实外,流浪犬的来源不绝也很令人困扰,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主任林岱瑾指出,流浪犬只的主要来源为家犬未绝育和繁殖后遭弃养,以及未绝育的游荡犬继续繁殖。由于「农委会宠物登记系统」上可查询饲主的地址,至少先从家犬绝育率提高到一定比例着手,家犬因繁殖而被弃养的数量减少后,才能有效控制流浪犬的数量。

根据审计部7月29日公布「109年度中央政府总决算审核报告」中直指,家犬绝育率由104年度49.89%微幅上升至108年52.26%,也就是四年内家犬绝育率仅提升2.3个百分点;108年度家犬调查数约153万只,以尚未绝育率推估,全台仍有73万多只家犬具生育能力,若遭弃养将冲击当地流浪动物生态。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