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使流浪犬猫不减反增 喂养人管理成难题
我国游荡犬猫零扑杀政策于2017年2月上路,但流浪犬猫数量逐年成长,人犬冲突、犬猫咬杀原生物种等现象层出不穷。(本报系资料照)
犬猫陪伴人类已久,人对猫狗的感情往往胜于其他动物,我国游荡犬猫零扑杀政策于2017年2月上路,但流浪犬猫数量逐年成长,也带来环卫安全与生态保育等问题,是否恢复安乐死与规范喂食流浪猫狗带来两极的争议。有民众认为喂食让游荡犬猫持续繁殖,但有民众认为,喂食是对生命的关怀展现,不该被规范与禁止。
去年7月民众于公共政策网路平台上提案「恢复流浪动物安乐死与规范喂养流浪猫犬」连署,在9月2日达5000人附议达标;随即也有民众发起「反对『恢复流浪动物安乐死与规范喂养流浪猫犬』提案」,并在9月12日获得5000人附议达标,农委会日前举办开放政府协作会议,针对上述议题邀集正反方提案人、专家学者、兽医师、动保单位等关系团体代表人共同讨论。
「恢复流浪动物安乐死与规范喂养流浪猫犬」提案人黄小姐表示,喂养究竟是不是善心这是许多人的疑问,但除了猫狗大小便、寄生虫、狂犬病等,犬猫吃饱了还是有心理需求,这些需求就会发泄在野生动物或弱势民众,导致咬杀、车祸率增加等。
黄小姐指出,农委会应在「动保法」第三条针对管领人给出明确定义,凡长期、定点、定期喂养、负担游荡犬猫医疗花费的人,只要符合其一都应为管领人,若主管机关仍以不符合民意推托管束,那国赔管道就必须来考量,「否则喂养造成的受伤与财物损失该由谁赔偿」?
台湾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执行长姜怡如表示,支持针对喂养人行为与规范来管理,但对街头游荡动物还是要注重个体福祉,完全禁止喂食仍会造成问题,例如剥夺食物来源导致犬猫冲击家禽与野生动物等。
农委会特生中心研究员林育秀强调,游荡犬猫问题应多管齐下来解决,犬猫不会因为喂饱了就不攻击,成群的伤害反而更大,野生动物的家在野外,犬猫则应该回到家庭。
高雄市动保处收容组长李东融说,游荡动物数量太多仍是最大的问题,但要执行的政策很难让各方都完全满意,例如TNR若未彻底落实,或是喂养者没有负起责任,后续衍伸的问题都会很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