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回应一切

撰文 | 周长贤 编辑|马青竹

上周,蔚来创始人李斌的两次活动,在社交媒体刷屏。一次是12月14日,蔚来媒体面对面,李斌回应一切问题;一次是12月17日,李斌直播实测150kWh电池包,从上海到福建,长途奔袭1044公里。

对于第一场活动,蔚来总裁秦力洪评价:“李斌站在这里跟大家沟通两个小时,一直站着说话,回答140个问题,谁有他这么谦逊和接地气?回答质量放在一边,至少是一个苦劳。”

对于直播实测,有媒体人认为:大家并不是来看“蔚来150kWh电池包怎么测”,而是来看“李斌开这十几个小时车都干了啥”。

在《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看来,蔚来这两次传播堪称经典。前者虽说是每年惯例,目的是为12月23日的2023 NIO Day造势,信息量更丰富,传播力度更大。后者则更像是一次商业大佬真人秀,蔚来车主与吃瓜群众看热闹,业界友商拍大腿,媒体乐此不疲地免费传播。

第一场活动后,蔚来公关部将媒体面对面活动的140个问题分门别类,但彼此交叉、重叠,而第二场直播测试长达14小时,李斌与两位客串嘉宾的对话时有亮点,梳理起来都甚为不易。

为了方便阅读,笔者将其归总为李斌的五个反思与四个判断。

五个反思

印象中,李斌虽然经常在互联网上被人教怎么做CEO,却从没服过软。在2023媒体面对面沟通会上,他却主动反思,甚至为过往的“错话”公开道歉。

反思一:错了就是错了。

2021年12月,在一次与车主的沟通会上,李斌说“我都不懂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没想到,那段话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有人拒绝蔚来品牌,“因为一个人,不买一辆车”。

李斌承认,当时说错话了,让人们觉得他狂妄无知。“那么多人买油车是有原因的,那时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高,现在已经40%了,新能源车在一线城市已经超过了50%。但那个话说得肯定太早了,可能再过五年会合适一些。”

不过,他仍坚持最后的倔强,“我一直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在每个时间点,说的话是我真实的想法。”

反思二:小心长期主义陷阱。

坚持长期主义,一直是人们对蔚来的定位,甚至褒奖。李斌却心存警惕。

他半开玩笑地说,长期主义现在大概率是一个贬义词,“老给我们贴长期主义标签,很多同事就真的信了。”

李斌透露,从2019年底开始,蔚来经常有五年的战略规划,今年调成了两年经营计划。

他认为,长期主义不是不做好短期执行的借口。老讲长期主义,容易在公司里面衍生出一种文化,就是不看短期的执行。

“以后大家不要说蔚来是一家长期主义的公司,会麻痹我们的同事。说蔚来是一个追求短期执行的公司,说我们目光短一点,没有问题。我们同事会被鼓励。我们是一家讲执行效率的公司。”

回顾蔚来9年历程,李斌反思,在好的时候,能做出差的决定,在差的时候,容易做出好的决定。“我们不好的地方在于,对外部风险、经营风险预估不足,如果风险预估能够更谨慎一些,很多措施可以做得更早。”

比如,对于外部风险,蔚来没有预判到今年股权融资市场的不友好。

“中国大部分企业家、创业者一直生活在一个单边向上的年代,对于周期是没什么感觉,我们可能把那些当成常态了。其实,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不是这样。”他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有更多的风险和周期意识,中国很多企业家可能都需要去补这一课。

相对于难以预测的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则像“温水煮青蛙”,或者像李斌所说的组织“惯性”。

他认为,汽车行业最大的战略是产品战。如果可以重来的话,蔚来一些产品规划、产品定位、产品细节,应该做得更好。“因为产品定义不精准,产品规划不细致,让我们(每个月)少卖几千台车。这是我们交的学费。"

李斌希望,下一代产品就更清楚是卖给谁的,为什么会买,“我们会更清楚地定义”。

反思三:今年“销能”上晚了。

李斌说,今年最大的教训,就是“销能”上晚了。“应该在今年的2月份开始上销能,大概6-7月份能够产生销量。”去年第四季度,蔚来有很多意向订单,因为跟进不够充分,不够及时,流失掉了,到6-7月份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要不然,今年多卖一到两万台应该没有问题。我们采取行动了,不够果决。”他颇为后悔地说,惯性是非常可怕的。

反思四:放弃幻想。

第一,对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要放弃幻想,一定很惨。第二,对我们会以价换量,也要放弃幻想。两个都要放弃幻想,外部要放弃,内部也要放弃。

反思五:海外市场,蔚来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学习谁都绕不过去。

李斌清醒地认识到,短期之内,欧洲市场对销量的帮助可能不如中国一个中等城市。“像我们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到欧洲就可以立刻打开局面,想得太天真了。我们得做足够的市场准备,当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比欧洲市场,蔚来对进入北美市场更是如履薄冰。“北美2017年开始做规划,到现在已经六年,几个同事头发都白了。”他表示,要看资源以及国际政治环境,不能加大风险。

秦力洪补充道,蔚来在欧洲这两年的实践比较浅,有些东西被严重低估了。在他看来,中国智能电动车想在欧洲速胜的说法不成立,应该认真把基础做好。

比如,蔚来在欧洲的换电布局比预期慢很多,去年说今年年底建120个换电站,实际刚建了28个,因为有很多没有认知到的执行问题。再比如,蔚来在欧洲推行的订阅模式是前几年基于欧洲低资金成本设计的,但欧洲现在利息水平比中国还要高。

他感慨,“如果我们重来一遍,很节奏需要调整。”

四个判断

作为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创业9年经历沟坎无数,一度走在倒闭边缘,2019年李斌更是被称为年度车圈“最惨的人”。不过,无论是蔚来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产业价值链上的布局,还是李斌在经营管理理念上的与众不同,都备受业内外关注。

在2023蔚来媒体面对面沟通会上,李斌与秦力洪长达3个小时的发言中,不时冒出他们对未来市场与商业模式的剖析与判断,值得一读。

判断一:换电是蔚来的护城河,而且随着生态的开放,同行的加入,车越卖越多,护城河只会越来越深。

为了便于人们理解,李斌以亚马逊的云服务类比,认为它们逻辑很一致,有三个特点:

第一,网络效应都很强;第二,建设周期长,亚马逊云服务到现在建设了20年,固定资产2600亿美金;第三,都是自己先用,再开放给别人,在云服务领域没有所谓的完全独立第三方。

“大家如果想不通换电模式,就想想全世界最领先的科技公司做云服务,经历了什么过程,赔了多少年的钱,才有今天的护城河和想象力。”他呼吁,所有车企都应该去看看哪一款车可以做换电改造。

“没有任何损失,改造底盘,便宜的一两千万就够了,贵的可能也要不了多少钱,多卖一千辆、一万辆车就都回来了。”

12月17日,在150kWh电池包直播实测中,李斌对换电模式给出了更为精炼的定性,这是“用户需求倒逼技术创新,并获得政策支持的体系性创新”。

判断二:2024年-2025年会是高端纯电市场爆发的两年。

李斌强调,蔚来定位高端品牌,从来没说是豪华品牌。但技术如果不领先,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端品牌。当然品牌力其实是来自于用户认可,用户用脚投票。

在他看来,高端纯电市场一直比较难。这是因为,相对来说,高端用户对使用成本不那么敏感,对品牌的共识价值会高一些。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以上海市场为例,从7月份到11月份,不管是什么动力形式,蔚来都超过了30万以上所有品牌的销量。

李斌坚信,一旦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品牌共识价值建立起来,普及起来是很快的。

判断三:商务市场,是蔚来必须去攻克的细分市场,否则利润会受限,品牌的天花板也会受限。

行政旗舰车市场不大,但蔚来非常坚决要进入这个市场。据悉,2023NIO Day上,蔚来将发布一款行政旗舰轿车ET9。李斌认为,这款智能电动汽车将代表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标杆。

判断四:20万到30万级市场会非常惨烈。

“所以,蔚来品牌不要到这个市场里面去了,很麻烦。”李斌说,我们做些准备,后发制人吧,先慢慢转一转,然后再让第二品牌入市。

他声明,推新品牌的原因,不是因为亏损严重,而是因为智能化的所有投入都要变现。

他希望,蔚来在高端市场有很高份额,第二品牌去服务更多用户。双方的能力有很多共享,尤其是智能化相关软件的复用,带来的成本节约和规模优势是巨大的。比如,第二品牌跟NIO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系统、电池、底层开发团队共享,车辆工程团队才是独立的。

在定位上,蔚来和第二品牌会有明显的区别:蔚来品牌会技术领先,针对商务为主,兼顾家庭和个性等需求;第二品牌坚决做家庭市场,打性价比,安全,舒适,空间,配置。

李斌判断,在20多万的家用市场,有机会产生月销5-6万的车型。在这个市场,第二品牌将投入三款车,打法肯定不一样,会更加效率导向。

结语

前段时间,李斌把《福特传》和艾尔弗雷德·P·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又看了一遍。他由衷地说,其实今天想的很多东西,一百多年前他们已经琢磨明白了。

李斌认为,汽车产业是泥泞路上的马拉松,对规划能力、体系能力要求很高。在《福特传》里,他学到了亨利·福特如何基于常识,建立很多体系。在斯隆身上,他学到了怎么管理多品牌,怎么从财务角度看产业链布局。

回到现实,李斌说无论是比亚迪、奇瑞等老牌中国车企,还是小鹏、理想等新造车企业,每家公司都有做得特别好的地方,都值得学习。对于蔚来而言,当下需要做的事情是,加强风险意识,管理资源边界。

在过去的两个月,蔚来进行了三十余场讨论会,确定了每个业务未来两年的目标、关键成功要素与优先事项、行动计划、需要的资源,识别组织优化、降本提效的机会。

其中,蔚来明确的三个高优先级业务依次是: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 3 个品牌 9 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

谈及每个季度三四十亿的研发费用,李斌说,还会保持,这样才能保持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力。

“如果只是为了活下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干。”他笑称,“立刻就有利润,但这肯定不是我们该干的事情。”

因为,汽车行业是强产品驱动,强技术驱动,强服务驱动的行业,蔚来定位在高端品牌,不保证投入的强度不行,现在只能往前冲。当然,降本增效是永恒的话题。

“活下去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有发展;参与角色也不是目的,能赢才可以。”李斌说。

—THE END—

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

追踪汽⻋出行产业链进化,关注新产品、新科技、商业逻辑与商业人物,影响圈层中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