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谢幕 改革大业抱憾

习近平(图左)和李克强(图右)向记者挥手致意。图/中新社

李克强小档案

李克强总理任内经济成长率暨大事纪

今年3月大陆「两会」期间,大陆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这场「告别演说」只用了一小时,但获得全场32次掌声,读完最后一句掌声更达37秒。会议结束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起身与李克强简短握手。未料半年后,李克强于上海骤逝。

李克强26日晚间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终年68岁。中共中央与大陆政府当晚发表正式讣告,称呼李克强为「卓越领导人」。

追溯2013年3月接任国务院总理时,李克强首度与中外媒体见面时高呼,「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等名句,之后提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施政目标,首秀赢得外界肯定。

李克强是1977年大陆恢复高考后首批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学生,拥有北大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期间师从主张改革开放的厉以宁等知名学者,为大陆迄今历任总理学历最高者。

学者形象浓厚的李克强被视为中共体制内的温和改革派、「专业治国」的典型,仕途由共青团起家,先后主政河南、辽宁分别为农业及以国企为主的工业大省。他一路从最年轻省长、最年轻省委书记晋升到最年轻副总理,担任国务院总理后,与习近平组成「习李体制」,在经济大政上辅佐习近平,当时大陆已告别令世人惊艳的经济两位数成长,面临的是「四万亿(兆元人民币)」政策留下的后遗症、美国经济下滑与欧债危机等挑战。

上任后他提出「放管服」概念(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力挺民营企业,「克强经济学」一度成为显学。2015年他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青年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腾讯、阿里巴巴等民企蓬勃发展,大陆网科实力迅速崛起。

习李关系在2016年左右发生变化,双方对大陆经济发展方向与如何看待民企定位的态度不一,习近平的「财经大掌柜」中财办主任刘鹤与国务院经济论战时,主张改革优先,长痛不如短痛,与李克强主张的「促增长、缓改革」形成鲜明对立,外界称为「南北院之争」。

同年,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体会确定「习核心」地位后,加上习近平透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弱化国务院功能,李克强成为外界眼中「最弱势的总理」。

新冠疫情期间,习李经济理念矛盾愈发浮现。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批评金融体系的谈话触怒高层,大陆官方严厉整顿民营经济,「国进民退」蔚为风潮。2021年中共提出全面脱贫、共同富裕,李克强却提到大陆仍有6亿人每月收入仅人民币1千元。就连疫情期间民生凋敝,中共高层采取封锁边境的清零政策,李克强不断要求官员须提振经济,预防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昔日「专家治国」憧憬,随风而去。2022年3月李克强最后一次的总理记者会坦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矛盾和困难叠加,但疫情给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是最大的挑战。他说:「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挥手告别政坛与尘世的李克强,留给世人经济大业未竟改革的遗憾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