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志/奈良美智的台南隔離作品

寒冬中来到日本东北地区,在青森县立美术馆参观了奈良美智的展览「The Beginning Place」,内容超级丰富,几乎囊括了奈良美智各个时期的创作,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竟然有二○二○年奈良美智到台湾时,被隔离在台南旅馆中的创作,那是一系列奈良美智娃娃的脸部涂鸦。

奈良美智其实是个内向害羞的人,他习惯于躲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创作,感觉好像一个小孩在母亲的子宫般的平静安稳,充满着安全感;因此过去他的展览,都会请义工打造出一栋木造的小房子,然后将小房子布置成他的工作室。他曾经把所有小房子以英文字母命名,编成一本「A to Z」的作品集。

或许是因为如此,奈良美智在台南的隔离时间,也像是他在过去小木屋中一般,可以尽情专心的创作。这些涂鸦不仅是奈良美智在疫情隔离中的创作,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是在台南隔离时的创作,成为他生命作品里奇特的一批作品。

隔离是无聊孤单的监禁,在小小的房间中,无法自由自在的外出散步,只能靠食物或书籍带来慰藉,非常辛苦!根据曾在旅馆被隔离两周的朋友说,最辛苦的时间是隔离一周后,也就是隔离时间到一半的时候,这个时候被隔离的人开始厌烦房间里的一切,生活中缺乏四处游走的新刺激,每天无所事事,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觉得苦闷、沮丧,甚至绝望,有的人疯狂呐喊乱叫,有的人喃喃自语、两眼无神,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这时候有些人内心开始萌生创作的念头,文字书写或是涂鸦作画,甚至有人用手机摄影创作。我的朋友在隔离的末期,就开始拍摄在小小房间里漂浮的影像,他利用床铺弹跳,拍摄自拍照片,让自己好像飘浮在房间里一般。这系列黑白照片有如电影「大法师」里的灵异画面,带着一种超现实、鬼魅的感觉,非常有意思!

如果不是被隔离监禁在旅馆房间,他也不会无聊地去做这样的摄影创作;就是因为隔离生活太苦闷、太无趣,才会想出各种创作方式,借以消磨时间,创造出生活的乐趣。可见艺术创作具有某种的乐趣,同时也有疗愈的效果。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在四○年代,因为反抗纳粹政府而被捕下狱,并且不幸地在二战结束前就被处死,他在监狱里的文字书写,后来被编辑成《狱中书简》一书,成为很多人心灵的帮助。北宋的苏轼在廿一岁就考上进士,但是仕途却不顺遂,屡遭贬谪,后来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却成为他的经典作品。草间弥生从小就被精神问题所困扰,她的幻觉让她现实生活造成困扰,但是她却在生命的困境中,借由创作找到救赎。

在疫情隔离困顿的时候,很多人在隔离的小房间里唉声叹气、自怜自艾;但是也有人在困境中,试图为自己的存在找到出路,或是只是想借着创作,为自己悲苦的岁月,带来救赎与疗愈。

与其说生命中的不顺遂、苦难困顿,终将成为创作的养分或力量;或许应该说,生命中的艰难困锁,反而使我们可以专心一意地创作,舍弃所有的干扰与诱惑,最后成就不凡的结果。

(作者为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