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JAMA首次发表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原创手术方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PROMPT-AF研究结果出炉,中国心律失常团队解答世界问题
在美国心脏协会(AHA)成立百年之际,中国心血管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入选AHA年会的29项重磅研究(Late-breaking Science,LBS)中,由我国桑才华、蒋晨阳、董建增、马长生教授领衔,联合国内12家医疗中心完成的PROMPT-AF研究成功入选。
北京时间18日深夜,蒋晨阳教授代表全体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百年纪念主会场发布了研究结果。同时,本研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同期发表[1]。这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原创手术方案首次在该期刊发表,标志着中国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2024美国AHA年会“Late-breaking Science”报告现场
研究在JAMA发表
十年创新突破,开创持续房颤治疗新方案。10年前,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董建增教授团队开创性地提出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手术术式(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行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顶部线消融)[2],为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该方案不仅疗效显著,还大幅缩短了消融时间,迅速成为我国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标准术式。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二尖瓣峡部线阻滞仍面临挑战。Marshall韧带介导的心外膜传导是关键症结所在—这种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得单纯使用射频能量难以实现有效阻滞,也是导致术后出现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的重要原因。
这一技术瓶颈的突破出现在2019年。桑才华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术并推广至全国,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通过将其与“2C3L”术式创新性结合,开创“改良2C3L”术式[3],为更全面评估这一创新方案的临床价值,研究团队随即开展了PROMPT-AF研究。
图1.国家卫健委CDQI项目桑才华教授开展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培训
图2.“改良2C3L”术式示意图
PROMPT-AF研究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科学验证“改良2C3L”术式相比传统治疗方案(肺静脉隔离)的优势。研究纳入来自全国12家中心共498例首次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且房颤持续时间在3个月或以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2个月的严密随访,通过每周一次、每次持续24小时的单导联心电贴监测心律,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排除术后三个月空白期),在不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无>30s的房颤、房扑、房速发生。研究结果表明,“改良2C3L”策略消融术后1年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为70.7%,显著优于肺静脉隔离组的61.5%(HR 0.73,95%CI:0.54-0.99)。
图3.PROMPT-AF研究中心
图4.PROMPT-AF研究主要结果
PROMPT-AF研究不仅为全球持续性房颤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更标志着中国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改良2C3L”术式通过创新性地结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不仅克服了经典线性消融策略的局限性,还可能具备多重治疗优势(强化左肺静脉隔离、干预心脏自主神经、消除肺静脉外房颤触发灶等),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新策略。
PROMPT-AF研究的发表将对房颤导管消融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有望改写国际临床指南。这一重大突破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心律失常领域在原创性技术实力,标志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专家简介
桑才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五病区主任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教育部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卫健委标准化房颤中心(CDQI)秘书长,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主任,亚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房颤专家工作组组长,马长生教授心律失常团队首席带教术者。兼任
个人完成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超过1500例/年,其中房颤导管消融约800例,室早、室速消融在500例以上。曾应邀赴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余家三甲医院协助开展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
目前主要临床工作与研究方向包括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消融策略、复杂房扑的标测与消融、复杂室上速的鉴别诊断及消融策略、以及器质性室速包括心外膜室速的标测与消融。在国内率先应用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技术于二尖瓣峡部依赖房扑和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提Marshall静脉联合“2C3L”术式的“改良2C3L术式”。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左房顶部线阻滞评价简化标准、首次总结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房间隔穿刺的方法,国际上首次提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中预防性干预潜在关键传导峡部预防术后大折返房扑的观点,系统总结了多种复杂房扑的临床特点及消融策略
参与组织和具体实施了国内首个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全程参与了持续性房颤2C3L和改良2CL消融策略的建立,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展了比较“改良2C3L”术式与肺静脉隔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成果发表于JAMA,JACC,Eurointervention及Circulation AE、JACC EP、Europace,Heart Rhythm,JCE,JICE,PACE等国际主要电生理期刊,多项研究被国际指南引用。作为负责人参与国家“十四五”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委等课题。
专家简介
蒋晨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和提升项目(CDQI)房颤中心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组委员
中国房颤中心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
浙江省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 PACE副主编, Heart Rhythm Case Report编委,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s(CVIA)编委, Cardiology Discovery编委。
专家简介
董建增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遗传性心血管病医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从事心力衰竭综合诊治、心房颤动及其它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肥厚型心肌病及其它家族性心肌病综合防治研究等主要临床工作
目前担任中国控烟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及精准医学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衰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实用医刊和临床医学杂志副总编辑、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CVIA)主编。
专家简介
马长生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脏内科医学中心主任
现任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荣誉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和智能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Circulation副主编,PACE主编,JCE、Europace、JICE、Circulation AE、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编委
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领域“领衔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万人计划”入选人才、“北京学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推动北京创造的科技人物”,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0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学术专著多部,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资料:
[1]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with optimized linear ablation vs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alone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PROMPT-A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8,2024. doi:10.1001/jama.2024.24438
[2]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between a fixed '2C3L' approach vs. stepwise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ace. 2015; 17:1798-806. doi:10.1093/europace/euv067
[3]Effectiveness of ethanol infusion into the vein of Marshall combined with a fixed anatomical ablation strategy (the "upgraded 2C3L"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21; 32:1849-1856. doi:10.1111/jce.15108
本文来源丨心在线
责任编辑丨 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