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开欧洲第一枪 停止进口俄天然气

俄罗斯军队屡攻不下,已从基辅地区撤退,乌克兰重新掌控「整个首都地区」,图为乌军军人站在坦克上,身后乌国国旗随风飘扬。(美联社)

立陶宛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成为欧洲首个摆脱俄国能源供应的国家。立陶宛呼吁欧洲国家跟进,努力断绝「与侵略者的能源联系」。此外,乌克兰透过外交斡旋,希望中国成为乌方的安全保障国,但目前相关谈判进展有限。

路透报导,立陶宛能源部2日宣布本月起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eda)呼吁欧洲国家跟进,并称「如果我们能做到,欧洲其他地方也做得到」。这意味着该国不必受到俄罗斯要求以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的限制。

至于天然气供应的缺口,立陶宛将透过克莱佩德港(Klaipeda)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进口补足。据报导,克莱佩德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于2014年启用,目的即是摆脱俄国垄断供气。

俄乌和谈进度依然受关注。法新社报导,乌克兰谈判代表阿拉哈米亚(David Arakhamia)3日稍早受访表示,俄罗斯已「口头同意」基辅在和谈问题上的立场,但克里米亚问题除外。他说,莫斯科还同意,就乌克兰中立地位举行公投「将是摆脱当前局面的唯一途径」。

阿拉哈米亚还称,俄罗斯总统普丁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会面,最可能在土耳其举行。然而,英国《卫报》报导,俄国首席谈判代表梅丁思基(Vladimir Medinsky)却反驳,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顿巴斯的立场没有改变,当前和平谈判未取得足够进展,尚无法举行双边领导人的会议。

乌克兰于3月29日的俄乌谈判中曾表达成为中立国的意愿,但前提是西方国家能提供类似北约集体防御的安全保障。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日消息,乌克兰谈判代表阿拉哈米亚表示,基辅正透过外交管道与中国谈判,以使中国成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国,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与中国谈判的进展更少。

然而,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1日曾说,中方未收到基辅的相关要求。阿拉哈米亚先前提议为乌克兰建立新的安全保障体系,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及土耳其、德国、加拿大、义大利、波兰和以色列纳入成为乌国的安全保障国。

波兰副总理兼国家安全防务委员会主席卡臣斯基(Jaroslaw Kaczynski)接受德国《世界报》(Die Welt)专访时批评,德法两国过去与莫斯科走得太近、长年漠视普丁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如今看到了后果」。他还谴责,德国依旧未提供足够武器予乌克兰、拒绝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

卡臣斯基还直言,波兰已准备好、也愿意在境内部署美国核武,但此倡议必须华盛顿先提出,一旦实行,将大幅增强对俄国的围堵。他也呼吁美国增加在北约部队的驻军人数,并在波兰设立司令部。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导,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3日宣称,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将全面实现。他更批评,北约宣称是防御性组织,但它最初设立的目的与架构,都使其成为「侵略性组织」。为了回应北约东扩,普丁已下令加强俄国西部边界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