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轰核食查验率不到0.5% 犹如包着糖衣的谎言

日本输入食品报验批数及辐射检测数统计。(陈椒华办公室提供)

蔡政府解禁日本核灾区食品,民团及时代力量立委今出面抨击,我国对福岛水产品的进口,不如南韩要求测到放射性物质「铯」,就须加测「锶90」;且政院声称100%逐批抽验,但每批货物件数可能高达上万件,现行抽验办法却是超过3千件最多只抽15件,比例不到0.5%,所谓逐批抽验,形同包着糖衣的谎言。

行政院长苏贞昌昨赴立法院进行日本福岛食品专案报告并备询时指出,台湾绝对不会进口核食,且采取比国际标准更严格的措施。对此,民团「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校园午餐搞飞机」及时代力量立委陈椒华,今针对核灾区食品进口的查验机制,点出洗产地、检测样本过低,及检验项目放水的三大问题。

陈椒华表示,「食品及相关产品输入查验作业要点」对于福岛五县市的食品,虽宣称会百分之百逐批抽验,但福岛五县市的食品若运到日本其他县市包装、加工,那么就不会被视为福岛五县市,也就不会逐批查验。例如,福岛草莓送到东京工厂制成果酱,产地标示可能就会变成东京,而非福岛,这也就不用逐批查验,明显是食安漏洞。

在抽样数量部分,陈椒华说,卫福部声称会对福岛五县市食品「逐批抽验」,问题是,实际上单批进口货物的数量可能高达成千上万件,导致取样送验的件数偏低。

她说,依照查验作业要点,若件数超过3千件,抽验样本数最高就是15件。换言之,若单批货物为5千件或7千件,取样件数都是15件,采样比例仅0.3%、0.2%,「表面说逐批抽验,实际上是包着糖衣的谎言,不得不跟卫福部说,你到底是在照顾国人健康,还是用专业包装欺骗国人。」

陈椒华举例,2011年日本输入食品的报验批数约6.5万批,合计5.55万吨,辐射检验批数1万7189件。但到了2021年,报验批数增加到14.1万批,合计15.33万吨,但辐射检验批数却是1万7027件,比2011年还少了162件。这代表日本食品进口数量增加,但检测批数并未增加,抽验比率愈来愈宽松。

对于检验项目放水的问题,陈椒华指出,南韩严谨看待福岛食品进口,不仅未进口水产品,对于其他类型食品,只要检测出「碘」0.5贝克与「铯」1贝克以上,就会要求追加其他17项放射性同位素的证明书,其中包括是否含有「锶90」。她说,过去南韩总统就曾说过,福岛食品「锶90」超标很多,这也是为何南韩不放宽福岛周边县市食品的原因。

但陈椒华表示,「锶90」的半衰期长达29年,一旦被吸收会累积在骨骼中,增加罹患白血病、骨癌的风险,因此他们才会一再呼吁政府必须测「锶90」,否则爱吃日本食品的人得到白血病、骨癌的机会就会较高。

对于检测「锶90」的问题,陈椒华说,韩国做法是测到「铯」1贝克才会测「锶90」,台湾可参考韩国的作法。只是,目前台湾核研所每月检测「锶90」的能量也只有20件。

「校园午餐搞非基」共同发起人黄嘉琳指出,福岛核灾发生迄今已11年,但台湾对日本的食安风险评估、管理、沟通机制是否已完全建立?从此次解禁来看,政府在此题目上的功课依旧没做好,也未建立独立检验、研究机构,要求政府应成立类似欧盟ECFA的独立、透明的食安风险研究中心。

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特约撰述宋瑞文表示,在锶的污染与检测数据方面,曾有过日本与美国数据落差过大的问题;而根据民间团体、学者分析,日本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数据在灾后有恶化情形,不无受到锶影响的可能,种种问题都让人对解禁政策难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