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玩汽车,改玩AI了?

最近,隐身幕后几个月之久的李想,突然公开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理想汽车接下来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想,业内对此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李想不过是想借助AI这个噱头,拉升一下理想汽车的市值和股价,玩一把风口套利的游戏;也有人认为,李想对于人工智能显然有研究的,从汽车AI大模型,到他提到的汽车机器人,李想想要的显然不只是智能汽车那么简单,AI更像是理想汽车争夺下一个阶段晋级赛的关键变量。不过,让很多人疑惑的是,李想为何要在增程汽车站上行业主流的当下,做出如此选择呢?

狂飙的增程

就在十年前,增程路线还被认为是油改电的过渡方案,遭到行业的普遍弃置。然而,市场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摆在面前,曾经那些不绝于耳的关于增程技术的批判和嘲讽,在2024年迎来了180度的反转。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早期增程式路线的不足得到改进,增程式路线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实之前增程式路线,一直不被外界所看好,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增程式方案,技术过于简单,所以几乎没人觉得它会是一个合适可行的技术方案。另外,早期增程式车型的电驱系统效率和增程器效率不高、能量转换率不高,在亏电工况下,容易出现油耗高、动力弱的问题。

不过在今天,各大厂商已经逐渐攻克了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比如来自奇瑞的星纪元ET,这款车的增程版搭载了一颗1.5T增程器,在第四代i-HEC燃烧系统等技术的辅助下,这台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可达44.5%。在增程器发电的工况下,星纪元ET增程版,可以把1L汽油转化成3.63度电;而长安深蓝超级增程系统中搭载的新蓝鲸发动机,也具备44.28%的热效率,1L汽油可转化成3.63度电。

当油电能量转换的难关被攻克之后,今天的增程式车型即便是在亏电状态下也可以很省油。比如星纪元ET的亏电油耗为5.2L/100Km,从数据对比来看,现在的增程系统已经打破了旧增程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增程车的续航能力。

另一方面,在增程式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增程方案更符合用户需求。如前文所述,增程式之所以作为一种方案被放弃,要么是有人认为其存在技术缺陷,要么就是觉得其过于简单,而不管是两种观点中的那一种,都只是站在"工程师立场"看这个技术,而实际忽略了市场是否,需要这么一种解决方案,即用户需求。

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来看,增程式其实算得上是"完美"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一来,增程式真正做到了可油可电。在城市场景中,做到了200-300km的纯电续航里程,而且是完全使用纯电行驶,而不是插混的"纯电优先";在远距离用车时,增程器又可以起到辅助效果,具有快速补能、长续航、低成本的优势。

而且增程式车型结构简单,也有着可靠性出色、维修难度低、行驶品质好的特点。因此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目前的增程式车型几乎不存在痛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增程式这个曾经被人嫌弃的技术路线,开始狂飙突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行业最大的增量。

逆风的理想

不过,对于率先采用增程式路线的理想汽车而言,2024年似乎并不圆满。当越来越多的大厂杀入增程式赛道,理想汽车基于增程式路线的先发优势消失了,不得不选择跟闯进来的各路"友商"贴身肉搏。

首先,面对赛力斯、长安、奇瑞等知名车企的压力,理想汽车不得不通过降价、开发新爆品等,来捍卫自己在增程式领域的优势。随着理想将一个边缘路线干成主流,越来越多的车企涌入,基于"非共识"带来的溢价空间就此消失。车企火速加入增程教派的结果是,增程车型越来越多,服务家庭的增程SUV越来越多,市场上的改良版、青春版理想,自然也越来越多。曾经由理想独占的赛道,肉眼可见地红海起来。

当然,更大的问题在于理想走过的这条路线,其实护城河并不深。理想ONE使用的已稍显老旧的东安动力1.2T发动机,动力电池则是已在纯电车型上验证多时的NCM523三元锂电池。即便L系列换装了更好的发动机,更好的动力电池,类似的方案市面上也并不稀缺。

果然,华为的入场,不仅将理想的增程路线与爆品打法,复刻了个七七八八,还带来了华为自带而理想并不具备的国民品牌属性、海量渠道资源和超级研发资源。在其冲击之下,理想ONE在换代之际,几乎被问界M7"打残",甚至直接导致了前者的提前退场。2023年末问界M9发布后,理想L9月销量,再未站上1万辆关口。

与此同时,以"半价理想"切入市场的零跑汽车,以罕见高配置俘获一大批细分领域的价格敏感客户,成为低价位段增程式领域的一匹黑马。奇瑞山海、长安阿维塔更是凭借强悍的产品力、更"诚意"的价格,对比之高上10万的理想L系列密集火力输出,直逼得理想L系列不得不跟随市场进行降价。可见,友商的这波冲击对理想汽车的影响之大。

其次,首款纯电车型MAGA出师不利,严重拖累了理想纯电车型的发布进度,导致理想纯电车型发布被迫延迟、内部更是落下裁员大刀。按照李想给自身的定位,先在0-1阶段占据滩头阵地,在细小的领域占据优势,等实力雄厚之后再迅速补齐短板全面发力。2024年本来是李想纯电车型入市的关键一年,也是理想从增程式单腿走路,进入"增程+纯电"双轮驱动的关键一年。

然而纯电MAGA的出师不利,让理想损失惨重。一方面,理想不得不重新梳理纯电车型的产品价值,已经被规划的纯电系列产品,不得不延后到2025年发布,此前专门为MAGA上市准备的渠道、物料和支持人员,全都得重新来过。反映到内部,就是大规模的裁员、内部架构调整和战略反思。另一方面,此前给出的乐观预期不再,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理想股价被打出了新低,此前理想"屡战屡胜"的"爆款神话"破灭。如果不是后面出来的L6单骑救场,今年理想全年的目标完成率将大打折扣。

无论是被友商围攻还是纯电进展不顺,对于全力出击的理想汽车而言,2024年似乎是个逆风局。

新增程时代

站在行业来看,理想汽车遭遇的这场"变故"并非偶然,而是增程式汽车进入全新阶段的一个必然结果。在这个新阶段,车厂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将增程车发展得更好,更在于如何平衡现有的产线与利益格局。

从行业来看,后来的跟进者继续做一款普通的增程车,已经很难在接下来的增程车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了。从理想汽车一枝独秀,到奇瑞、长安、赛力斯、零跑等众车企百家争鸣,增程式路线经过几年发展,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产品形态上都已经逐渐成型。从行业来看,目前跟进做增程车的趋势仍在延续,但对于后进者而言没有更强悍的技术,很难在这个赛道分一杯羹。

比如,跃跃欲试的小鹏汽车,为了从现有的增程产品中脱颖而出,专门发布了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的特殊之处,在于融合了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5C超充技术,以及AI电池医生等市面上同类产品少有的能力。按照小鹏汽车披露的数据,其在「超电」的加持下,小鹏增程车型纯电续航可达430km,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长的纯电里程,整体续航最高可达1400km。除了小鹏之外,智己汽车作为后来者,也在加大对电池的研发、提升电池容量。作为电池巨头的宁德时代,更是推出了可实现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并兼具4C超充功能的「骁遥」电池。

作为守擂者的理想和赛力斯,面对行业的变化也没闲着。今年理想汽车已经将自身的电池容量提升到了52.3度,综合续航已经达到了1400公里;问界更是充分利用华为,在"三合一"电驱软硬件技术之下的综合优势,不断优化能量回收算法,持续提升问界的动力性能和充电效率。不难预见,增程车的下一波技术竞争,已经伴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正在持续升级。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演进,车企要想继续赢得下一轮竞赛主动权,单靠增程车型是不够的,必须要考虑到纯电、增程等多元路线的均衡性。诚然,2024年增程车的火热销售,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从明后年市场的残酷淘汰赛来看,单纯的增程车型可能并非车企赢得"马拉松"的最终选择,因为用户和市场的情况在变。

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台车的情况下,既能解决市区低成本通行,享受电车的体验,又能解决远途能源焦虑的增程车更符合大众需求。但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充换电网络的快速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充换电网络,正让纯电车的技术优势快速显现。按照国家2035规划要求,混动和纯电各占一半的考虑,以及纯电车型在能量消耗、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越往后纯电与混动的对比,越会产生新的变化。换言之,这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增程新时代。

在增程式迎来新变局的背景下,如何另辟蹊径在新技术领域谋得先机,占据有利位置,或许正是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李想正在考虑的内容,也是李想抛出AI、硅基家人这些新概念的原因所在。毕竟,相比产品层面的竞争,李想似乎更希望在下一轮竞赛中,复刻上一轮在家庭用户层面的心智竞赛的胜利,而这显然需要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