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博在中国:海外顶级资管以「科学化投资」创造Alpha
公元纪年的更新,总会让人们产生一种与过去作别、向未来看去的情绪。无论经历了多少曲折,2023年也终究尘埃落定。随着2024年伊始,新的变化正在路上。人们也期待变化的发生。
因为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在脆弱的复苏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蔓延的冲突使得地缘格局陷入深刻的变化。「不确定性」再度主导着人们对未来的担忧,「看多做多」在当下的时节变得极其艰难。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获得诺贝尔奖的mRNA疫苗技术是其中之一,正如《经济学人》的评价:疫苗是这个世界上一件值得尊敬的美好礼物。大多数世人,也直到此时才知道推动这项技术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塔琳·卡里科,多年前也因研究方向不受重视,事业岌岌可危,最终凭借对科学的执着坚韧,成功研发出了mRNA疫苗。
当人们回头再看这段经历时,总会唏嘘造化弄人,看到无数长期主义者常常陷入短期曲折中。但总有一些敏锐的产业研究者会捕捉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趋势,并坚定地把目光投向未来。
事实上,早在2011年,联博(AllianceBernstein)就发布了一册主题为《分子医学,黎明升起》的黑皮书,此后十年,诺贝尔医学奖几乎围绕着分子医学的各条支线所展开,联博(AllianceBernstein)也成为了前瞻预见到囊括mRNA疫苗在内的分子医学技术将改变世界的投资机构。
一定程度上,联博(AllianceBernstein)是一家对国内读者来说稍显陌生的机构,不过近期集团旗下的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获准展业,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看联博的英文名AllianceBernstein不难发现, 它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来,分别是诞生于1967年的Bernstein和1971年的Alliance Capital。
Bernstein以价值股与基本面研究著称,其研究报告封面以大面积的黑色为主调,也被称为「黑皮书」,因为研究质量的出色,几乎是华尔街人手一本的必读刊物。Alliance Capital的成长股投资实力出众。2000年,两家公司强强联合,正式合并为联博(AllianceBernstein)。
联博(AllianceBernstein)的研究「黑皮书」
在这个充满了颠覆性变革的时代里,「变化」这个词镌刻在每一个公司的基因里,但联博却始终坚持深入研究,甚至在流动性极强的金融行业里,保持着资深分析师团队的稳定。
除了医学之外,科技行业的变革是另一个令全球投资者既兴奋遇见又害怕错失的领域,从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每一个新时代的翻涌都会颠覆产业里大小公司的命运,对科技周期的理解是检验一个分析师成色的关键。
正是这种稀缺的经验积累,让联博的Toni Sacconaghi成为了华尔街的顶级科技行业分析师之一。
Toni Sacconaghi从1998年就开始覆盖科技行业,25年里也没有更换过东家,密切跟踪着从苹果到特斯拉的每一轮科技变革弄潮儿。他曾经连续14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IT行业最佳分析师。也正是像他这样的老法师们,托起了联博深度研究的文化基石。
与此同时,见证了数十年各个产业风云变幻的联博,也并非一成不变。一路穿越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科技股投资的泡沫,又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安然无恙,联博依赖的,既有做到极致的基本面研究,也有积极拥抱技术变化的科学化投资能力建设。
那么,跨越了半个世纪,在主动投资上领先布局、持续吸纳科学技术、并将在国内公募基金市场大展拳脚的联博,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以主动投资见长,价值与成长兼容并包
联博由Bernstein和Alliance Capital两家公司合并而来,这种「兼容并包」的起点也从一开始就给联博奠定了多元风格的基因。
早年的Bernstein作为一家独立的研究机构一直发展到2000年,当Alliance Capital以35亿美元将Bernstein买下时,几乎是当时最昂贵的一次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案[1]。
重金不是没有理由,一方面是Bernstein的研究功底,更重要的一点是:互补。
在完成收购前,Alliance Capital历来以投资技术密集型的成长股见长,也由此可以想见在90年代末整个科技股的浪潮中,公司的管理规模也随着「.com」牛市下的亮眼业绩而快速增长。
但在投资领域,盈亏同源是永恒的宿命。对于一个志在长远的基金公司而言,这条铁律的背后,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收益来源停留在单一风格上。风格与能力的兼容并包,才能够帮助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在长周期的经营中,度过每一轮经济的起伏。
早已认识到这一点的Alliance也正是通过这场收购,把在价值股上深耕多年的Bernstein纳入体系当中,完成一次有效互补,奠定了联博在价值和成长上并行不悖的基础,而兼容并包的文化也成为它基因的一部分。
对于一家以主动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它必须足够开放、足够包容,才能吸纳个性迥异的投研人才,才能产生百花齐放的投资灵感。这让联博在众多以低费率被动投资为核心的海外基金公司里,展现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定位。
如今已经在全球27个国家与地区的54个城市设置了本地团队的联博,管理规模达6960亿美元(人民币约5万亿元)。
作为一个全球化经营的公司,联博在经营策略上也选择了一个机构最可持续的路径——重视平台的均衡发展,培养稳定的投研团队。
在联博看来,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长期稳定的投研团队,更是基金公司能在行业立足、领先的关键。在太多的经验和故事里,人们早已发现,基金公司如果把口碑建立在个人身上往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在一个本就天然波动的行业里,个人能力往往难以做到永远稳定。而稳定的团队可以形成强大的投研合力,并且让研究成果、投资理念传承下去,形成正向循环,最终转化为长期、优异的投资回报。
联博的员工平均司龄都很长,本文前面提到的Toni Sacconaghi从1998年开始就没有离开,而在整个集团里也有很多像他一样工作了10年、20年、30年的人;目前在联博基金担任投资总监的朱良,就于集团服务超过17年。这种整体的稳定性才能让投研文化得以在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为实现更长周期的优秀业绩打好基础。
研究为本,对投研精耕细作
正如绿茵场上,一支球队的稳定程度往往与板凳深度有关,通过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投研团队储备,往往也可以发现它对这门生意的愿景有多长。
在公募基金,我们有时会见到处在快速上升期的基金公司,提拔了许多基金经理,以至于出现基金经理比研究员还多的情况。
但在联博,庞大的研究支持始终是公司的基石,投研文化的核心就是以研究为本,不论是主观基本面还是量化分析。
在联博,200多人的研究团队,包含了基本面分析、量化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三大块,通过人类智力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与100多位基金经理共同深入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市公司的变迁中。其中,集团的基金经理平均具备23年经验,分析师具备15年经验。
在研究广度上,联博的全球投研网络发挥着巨大作用,位于纽约、伦敦、上海、悉尼、东京、首尔等地的投研团队通力协作,分享研究成果,往往可以发现投资先机。
比如,此前中国大陆有一家科技公司获得新的业务增长机会,打入了穿戴装置的国际供应链。联博海外分析师敏锐发现了这一动态并及时同步到国内,使得联博在中国大陆的团队把握住了投资机会。
在研究深度上,外资资产管理公司来到中国后常常被诟病「本土化做得不够」,但联博却非常重视草根调研,认为想要领先市场认知,发掘投资机会,扎实的草根调研至关重要。
比如「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充满了中国特色的话题。但在2018年,联博专注于A股市场的投资团队就早已把目光锁定在了这个对中国产业影响深远的事件上,通过草根调研坚定了投资的信心,在水泥和制铝上做出了一次前瞻的差异化配置。
2023年疫情之后,联博投研团队成员也再次从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全球各地飞抵中国大陆进行草根调研,覆盖消费、半导体、化工、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探寻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从一手信息中抽丝剥茧、见微知著,寻找预期差。
在研究效率上,联博则借助了人工智能的优势,通过强大的量化分析团队,建立起对上市公司的实时监测。这个建立于1990年的数据库,在三十年的积累中,历史数据已经有上亿条,为基金经理修正主观偏差、动态调整投资组合提供了持续的帮助。
此外,联博也展现出一个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基本能力——多元化。
上百位基金经理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给联博的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类别。为了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联博积极开发各种创新策略,例如低波幅策略、可持续主题、另类投资…等,通过不停的投入大量投研资源,开发科技化的投资平台,掌握趋势的同时,让投资团队的决策与流程更加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专注投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近几年在华尔街风头盛极、看好科技发展带来潜在机会的Cathie Wood, 在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之前就于联博任职长达12年。
正是专业、创新的研究思维,全平台、全方位的立体投资能力,帮助联博作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度过无数个市场周期与经营波动。
不过,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一个更切身的问题是,这种全面的投研能力、全球化的投研视野,究竟会如何赋能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公募业务?
深耕中国,
用「量化基本面」做「科学化投资」
近期,联博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而早在获准展业之前,联博早已深耕中国市场超过25年,在长期的实践中,愈发深刻地意识到,此时此刻的中国市场将是联博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
从 1997 年就开始管理大中华区股票投资组合,同年在香港成立了办公室,对中国股票进行近距离的深入研究。2006 年,联博成为全国社保基金首批境外投资管理人,受托进行全权境外投资管理。2009 年,联博推出专注于 A股市场的投资组合,至今已有十年以上可追溯的历史业绩。
对于外资基金公司来说,入华并非易事,因此差异化是必须从第一天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也正是在切身的投资实践中,不断归因、不断进化,联博在这个 2009 年就开始不断优化和迭代的 A 股组合中,发现量化模型加上基本面研究两者结合的策略在中国市场的作用,从中找到了自己在中国市场一个别具特色的切入点——量化基本面。
所谓量化基本面,顾名思义就是在投资组合的构建中,结合量化模型和基本面研究的各自特长,从而更高效地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减少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干扰。
在联博的语境里,量化基本面的策略并不是量化投资的一个分支,而是通过量化解决主动投资中的效率问题。就像人们在医院做CT扫描一样,量化研究通过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对上市公司进行扫描。
而在繁杂的数据中,联博从估值、质量、情绪三大维度出发,然后运用量化模型为基本面研究筛选出高胜率的股票池。
这种高胜率的来源,并不完全如黑箱般不可理解。因为经济活动往往可以通过大量的高频数据来跟踪,除了常用的GDP、CPI、PPI等基本宏观指标,联博的量化模型还会持续去捕捉社交网络数据、百度词条搜索频率、点评软件用户评论、飞机航班入座率等更细致的数据,来更准确的描摹经济的运行、企业的现状。
不仅如此,联博的量化模型还会通过分析投资者行为,避免情绪过热的赛道,从市场盲点中寻找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机会。
在这些不断滚动的文本和数字中,联博的投研团队也对每一个上市公司以及它所身处的行业气候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理解,并得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优胜劣汰」。
在这个高效运转、持续更新的股票池基础上,基本面研究员再对重点企业进行未来业绩曲线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层、产业链上下游、甚至竞争对手的草根调研,一步步缩小投资范围,来发掘具有巨大空间的投资标的。
这种明确的分工机制中,很大程度上是维护一个优质且丰富的股票池的最优解。
作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范围的多样性是稳健投资的必要前提。联博在常年的经营中也非常在乎多元配置的意义。
对于联博来说,一个基金组合的收益来源必须要多元,尤其是在个人投资者整体占比还较高的A股市场,有许多短期非理性的价格波动,对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而把量化和基本面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一个投研团队的效能,也能够更全面的寻找散落在A股市场各个角落的机会。
这种在投资机会上的「不让毫厘」,对人类智力和科学技术的「不偏不倚」,正是联博在 A 股实践量化基本面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尾声:一个基金公司真正的「差异化」
在基金行业,很多基金公司都会遇到投资走在研究前面的问题,这对于创造可持续的业绩回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联博对研究的重视,从一开始就刻在了DNA里,整个团队既有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有倍受行业尊重的研究大拿。
而在这种投研的传统之外,联博也没有固守在「主动选股」的故事里。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它也在量化的科技层面,投入成本和团队,形成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今天的中国基金业,高度的产品同质化与激烈的内卷,让几乎所有机构都不得不在「差异化」这三个字上大做文章——推出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渠道策略、新的品牌形象。但也许,真正的「差异化」始终来自于一个基金公司对投研这件事的精耕细作。
作为以主动投资见长、投研能力深厚,并坚持科学化投资的选手,开启公募新篇章的联博,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始终保持着长期乐观,也将迈出自己在中国基金行业里更纵深的一步。
参考资料
[1] Alliance Capital Management To Buy Sanford C. Bernstein,WSJ
编辑:张婕妤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