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规模超千亿!上海国投公司与科创集团联合重组
一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科创投资平台即将诞生。
据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投公司”)官方信息,4月16日,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创集团”)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袁国华任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联合重组暨领导班子调整宣布会议上,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为表示,实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
4月17日,根据上海科创集团消息,袁国华去往上海科创集团调研。袁国华表示,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国资平台和国资基金联动改革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牵引性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把握新定位、践行新使命。
“双方尽快成立联合重组工作专班,形成‘施工图’‘作战图’,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平稳运行,保证战略意图不断不乱,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袁国华说。
根据上海临港(600848)公告,袁国华,1966年生人,现年58岁,1986年参加工作,曾任职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2015年9月至2023年12月担任上海临港董事长;调任前,担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我在工作中经常感受到‘二八法则’——部分效率高的投资,带来可观的税收、产值、GDP;但大部分的投资都是很基础的,属于‘八’的那部分。”在3月两会会场上,袁国华认为,不能因为基础投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就认为它是低效的,因为其往往起到“底板”的基础作用。在袁国华看来,必须要避免的是过度投资、过剩投资,“很多新兴产业发展,从不足到成长再到成熟,整个过程非常快,以至于很多人一哄而上,形成了很多无效投资,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发展”。
澎湃新闻注意到,两大国资集团联合重组后,上海将诞生一家新的科创投资平台,资本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据证券时报,联合重组后的公司名称为上海国投公司,科创投集团依然保留,由原来的上海市属国资一级公司变为二级公司。
官网资料显示,上海国投公司是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并直接监管的大型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0亿元。
上海国投公司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实施国有资本战略性持股管理和资本运作,承担市场竞争类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股权投资基金运营。
2022年,上海国投公司发起成立上海国资母基金,并担任管理人,基金目标总规模500亿元,首期规模200亿元,重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市重大任务,加快国资布局优化和战略性产业培育,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上海国投公司还与中国国新、诚通混改基金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上海国资国企综改试验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综改基金”),首期目标规模人民币50亿元。上海综改基金服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投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
上海科创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上海国有独资市属一级企业。作为上海唯一以早期创投为主业的国有核心投资平台,上海科创集团管理着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上海市融资担保专项资金。
上海科创集团主要业务聚焦创投基金投资与管理、重大战新项目投资与管理、市场化直接投资、融资担保服务等领域,重点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领域,投资培育了中微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盛美上海、中芯国际、南模生物、翱捷科技、安路科技、万达信息、积塔半导体等一大批“卡脖子”领域硬核科创企业。
至2022年底,上海科创集团下属上海科投、上海创投、浦东科创集团等6家2级公司及34家3级公司,集团总资产839亿元,管理资本规模1200亿元,参股创投基金162家,参股基金投资项目2000余家,投资培育上市企业近200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88家(占科创板上市总数17%),科技金融累计服务科创企业12000余家。此外,成立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海望资本,管理规模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