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藏股规模创新高 陆股投资机遇与挑战 Feat.瑞银资产管理

中国股票或陆股基金近年来让投资人相当失望,2024上半年的回报率远低于全球股市,中国大陆的内需经济并不搭配它的大型经济体生产力。施斌对此首先指出,2024年让它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政府想支持的一些行业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善,例如房地产,甚至偏弱的实际情况超过大家的预期。由于房地产占中国GDP比重还是很大,如果房地产市场如果明显恢复,整个经济增长可能就只有低水平,且会在这个水平上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另外,高端侈奢品消费、全球消费品品牌最近在中国市场明显下滑,反映出中国市场目前还在一个「比较长的结构性调整」的过程,结构性问题也不是马上能够解决,需要很长的时间逐步解决。

美股、日股和台股今年上半年先是一再创新高,接着7、8月出现激烈震荡,中国股市反之相对安静。施斌说,「我觉得这是市场正常的表现」,每个市场有每个市场的特点、每个市场也有各自的问题。美国来说,美国经济总体上表现还不错,但投资人对美国经济的预期也非常高,且因为比较高的利率实际上已造成美国很多行业出现些许放缓的迹象,而美国经济虽然还不错,可是也看到美股已经很高,「很多东西都很贵啊」,不只物价、服务价格,连股票都很贵。

中国部份,旇斌表示,很明显与美国不太一样,中国的问题是整个经济还在经历一个比较痛苦、且漫长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人口不增长、消费升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劲,所以虽然中国股市估值比美国要低很多,相较起来差不多低了一半,但目前看来仍然没有看到大幅反弹或者反转上升的迹象,外资流入也不是非常踊跃。

然而,施斌强调,投资人经常会受到情绪化影响,往往股价在高点的时候,会觉得什么东西都好,所以会出手买;一旦股价低点的时候,投资人就觉得什么东西都不好,所以会去卖掉,「这样就是犯了投资最基本原则的错误!」因此一般散户会在高点买、低点卖。这就是投资最需要的「避免情绪化反应」。

此外,散户也只以价格、投资盈亏来决定卖出或买进,施斌觉得,这样看问题,「看得太表面了」,一般投资人没有看到盈亏后面的逻辑、后面的原因。他建议,投资时实际上要理解 到底做对、还是错,应该去看背后的原因。

身为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投资的团队领导人,施斌表示,职业投资者比一般散户有一定的优势,机构法人投资会看得更长、看得更深,更加注重基本面,比如瑞银资产管理投资的很多公司实际上是具备全球竞争力。他在节目中,详细介绍一家中国公司,专门做汽车玻璃,大陆市场市占率70%、全球市场市占率30%,并不因为中国市场本身疲弱,就把所有的公司都屏蔽掉了,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实际上也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

施斌从事股票投资超过30年,经历过不少风浪和市场转折,他说,能每次超越周期,自己的投资理念就要保持「对市场的谦卑」,如果自己决定对了,自己会坚持;但若自己意识到自己错了,就应该继续修正,而不是坚持自己的错,因为一旦坚持自己的错误,会走向一个死胡同,根本上就是「工作了30年,学习了30年!」

此外,施斌也表示,虽然团队中有许多研究员,但至今他仍会亲自研读第一手资讯、喜欢直接决定投资策略,因为不是第一手资讯也容易被屏蔽。一如访谈前面谈及,股价的贵和便宜不该是投资判断对与错的一个标准,而是要看它的基本面有没有支撑,如果条件持续变好中,实际上股价就还会有所表现,像台积电的行业地位没人可以取代,虽然中国市场过去4年表现都不特别好,但法人投资者确实也看到很多优秀的公司,实际上的估值是非常低的,大家只要情绪稍微转变一下,这些公司的股价可能会比现在要高很多,就因为它目前是被低估的,

施斌指出,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挑战的过程,法人投资者要看到「挑战中的机会」,很多公司即使经济放缓仍能持续获取市场占比,能在增长不那么快的饼当中,切到了更大的一块饼,「这种公司是应该是值得关注的!」。而作为国际投资主导者之一的瑞银资产管理,更重视这段期间能切入国际市场大饼的中国公司,能从很难经营的中国大陆市场、再跃向国际,企业的竞争力肯定是非常强劲的,这类公司需要的是培养国际营销能力,建立品牌力,让全球消费者认同,就像80年代的日本品牌后来蜕变为全球品牌。

优秀的陆企持续在强化竞争力,之外,施斌也提醒,许多公司觉得自家股票被低估,现在利率较低,这些公司的现金流也很好,因此愈来愈多公司开始回购(实施库藏股),因此目前的回购、分红处于历史上很高的水准,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大陆市场最近表现不强劲,但也不应该完全放弃这个希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司长远来看,回报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