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锦漳Schedule 是用分钟计算

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连锦漳 图/本报资料库

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连锦漳 图/本报资料库

老兵回锅,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连锦漳,去年回任经济部工业局,接下的不只是产业发展,还需肩负数位与净零转型的两大任务,特别是净零碳排已是全球共识,「现在不改变、未来会无法生存」,因这个信念让他成为现在传说中「经济部工时最长」的人,时时刻刻思考如何协助产业度过转型。

连锦漳为台湾大学森林学系(资源经济)博士,喜欢花花草草,办公室总是布置得绿意盎然,甚至还会鼓励同仁在梯间、公共走廊摆设各式盆栽,一转工业局过去水泥砖墙的简约形象,多了些活泼生气、也添加疗愈气氛。

国内的制造业今年受到俄乌战争未歇、升息与通膨等因素影响,导致客户端拉货力道贫弱,景气不佳。经济部产业发展署利用特别运算,推出「低碳永续发展 智慧制造应用」计划,祭出辅导、补助、人培再充电的三大措施,希望能帮助产业稳住经营、留住人力、健全产业体质,达到智慧化、低碳化升级转型。

从工业局到升格成为产业发展署,向厂商说明各项计划已经是家常便饭,但这次不一样。经济部倾全力、号召包括中小及新创企业署、产业园区管理局等单位一起投入,就连举办说明会的单位也是各事业单位的老板,并非单位承办人。连锦漳在过程中更是亲力亲为,双手紧握每一双手,恳切地告诉对方,「如果现在不改变、未来会无法生存」、「现在不做、以后没有订单」,就连同行的产发署同仁都被感动,加倍投入推展计划。

连锦漳坦言,低碳化、智慧化真的不好做,大家也做得很辛苦,「但还是要做」,因为低碳化、智慧化是国际趋势,不仅国际主要供应链的要求,或欧盟实施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国内也同样重视此问题,例如大型投资案的环境影响评估会检查、甚至法规、气候变迁法令都在制定中,这是一定要进行的方向。

去年8月连锦漳回任工业局局长时,以「老兵回锅」来形容自己,过了一年,这位工业局老兵不仅缴出第一张漂亮转型成绩单,让2,276家企业接受辅导、补助1,450家企业、培训出逾1.5万名低碳化、智慧化的专业人员,拚命的精神,更让同仁私下封他为「全经济部工时最长的人」。

与连锦漳共事的经济部官员表示,他每天早上准时参考各项新闻、产业动态、甚至国际新讯,深怕只要慢了一点、少做了一点,就会影响产业在疫后复苏的脚步。官员说,连锦漳行程已经满到用分钟计算,但遇到重要的事情还是会跳下来做,他相信很多业者看在他这个熟面孔上,会多花一分钟听同仁们说明计划方案,「只能抓到改变的机会、他认为这样很值得」。

连锦漳更常常对业者耳提面命,「减碳是现在要摆在最前面的」、「现在不做、未来会没有订单」、「再不重视会失去竞争力」,对他而言,过去看着这些产业走过业绩的繁盛期、见证台湾经济奇迹,不应该在转型的时候被淘汰。就像是今年9月26日工业局升格为产业发展署的那一天,他特别用日文说「只要有我在,就だいじょうぶです(中文意:没问题)」,宣示他将带领经济部产业发展署作为产业发展的最佳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