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创始人驭势科技吴甘沙:我希望用无人驾驶改变这个世界的交通

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或已是独角兽,或刚启动种子轮,或已家喻户晓,或长期身居幕后,或正起于微末,但他们都是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是这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主导者和实践者,不同行业成千成万的他们的身影汇聚,投射变革的洪流。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汪慧)讯,“科技公司和车企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驭势科技正在跟头部的整车厂洽谈合作,预计接下来几年会看到比较明确的进展。”自动驾驶公司驭势科技(UISEE)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驭势科技的“AI驾驶员”服务正在快速上量中,预计今年会以成倍的规模增长,未来几年将达到几十万的交付量。吴甘沙表示,基本上,几十万辆车所收集的数据可以对道路交通状况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去年驭势科技交付了数百套“AI驾驶员”,营收增长超150%。

就在近日,驭势科技获得超1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由国资背景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去年驭势科技还在B轮融资中获得博世的战略投资。

今年亦是驭势科技创立五周年,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谈融资:业务加速落地+研发更强势

新一轮融资将给驭势科技提供充足“粮草”。

“融资就是为了发展,业务正在快速成长中,你应该准备好让业务能够快速发展的钱。”

吴甘沙提到,创业公司往往面临生存问题,公司在规划设备开销时经常需要精打细算,但随着公司业务逐步进入正轨,外部资金开始注入之后,这些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业务的确定性也使我们更加自信,”吴甘沙说道,驭势更加积极的备货,一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达到快速交付的目的;二是考虑到汽车芯片缺货的现状,可能会导致采购备货周期更长,需要企业有所准备。

吴甘沙透露,融资将用于增进研发实力,研发的投入会占融资的大头,高于普通的科创类企业,在未来几年,将更加积极尝试新领域和新技术。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大量部署AI驾驶员获得数据,驭势科技还在探索数据学习,并通过仿真环境和影子模式高效安全地提升算法准确性。

谈商业化:持久战更需要自我造血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不同场合,吴甘沙都非常强调商业化落地,驭势科技在行业中的目标也是“无人驾驶商业化领跑者”。

为何如此强调商业化?

这跟吴甘沙对赛道战事的判断有关,“自动驾驶是一场持久战。”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田径场,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赛道上独立地跑,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跑到终点。”

吴甘沙直言,如果它是一场很短的战役,那我一开始就可以玩很高端的,靠融资来获得足够多的钱,一下子就能够把东西搞出来,这就是简单的一场战斗或者战役。但持久战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要能够持续地在你的赛道上跑下去,不会因为中途受伤,或者是耐力不够而退出。而且持久战意味着,你不可能靠一时的风头或者让VC持续给你买单。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必须要有自身造血能力。”

在意识到这一点时,吴甘沙也面临着一个略痛苦的选择,“你形成自身造血能力在短期是吃亏的,因为看起来不是那么fancy,但是你知道从长期来看,这是一条对的路。”

同时,吴甘沙坦言,强调商业化的另一个受益是,在被客户“虐”中快速成长。

他直言,对于无人驾驶,如果闭门造车,能力提升会非常缓慢,“但是当你真正的去交付给客户,客户整天“虐”你,给你提意见,不断提出更多极高标准的需求的时候,你是在快速的成长,商业化本身也是迫使我们成长。”

谈核心能力:全场景X真无人X全天候

在实际与客户打交道中,吴甘沙的感悟是,“客户的需求很直接,他们希望产品可靠好用,并能一站式部署,经常是一个客户既需要厂区物流车,又需要无人公交,还需要大量末端配送车,客户觉得我只要跟你一家去合作就行了,不用各找各的。”

驭势科技何以获得客户认可?

吴甘沙将驭势产品的核心能力总结为,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

全场景,即驭势能够做各行各业交付“AI驾驶服务”,“未来你可以看到,工厂、机场、公交车、出租车、干线物流,以及末端配送等各行各业都有驭势科技‘AI驾驶员‘,这也意味着驭势科技具有无限的成长性和广阔天地。”

真无人,即车上不需要配备安全员。吴甘沙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驭势科技去安全员的运营里程已超过40万公里,而且每个月以5万+这样一种速度在增加。而目前世界上真正做到去安全员自动驾驶企业是Waymo,其运营里程是10万公里左右。

全天候,即无论风吹日晒等各种极端天气环境,AI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均可正常作业,并可做到7×22的强度。

目前,驭势科技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已在香港国际机场常态化运营,驭势还帮助湖南机场落地了中国内地首个空港无人驾驶物流车应用。并且驭势科技已经和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汽车、一汽物流、长安民生物流、巴斯夫(BASF)等企业达成合作。

谈生态角色:不碰车也不碰运营 做好赋能者

全场景的业务布局会不会意味着驭势科技将来也会造车?

此次专访中,吴甘沙再次明确阐释驭势科技的定位。驭势科技要做的是为全行业、全领域提供AI驾驶服务,做赋能物流和出行新生态的AI驾驶员。

第一,驭势科技不造车,不跟造车企业直接竞争。吴甘沙表示,客户可以在其车上搭载上AI驾驶系统,这些客户可以是像滴滴那样是解决出行问题,也可以是像顺丰那样解决物流问题。

第二,驭势科技也不直接做运营,而是支持运营方的角色。“比如企业可以直接用驭势科技的自动驾驶技术,它们做运营,我们给他提供AI驾驶支持。

“我们既不碰车,也不碰运营,我们去交付AI驾驶员,AI驾驶员既听话,技术又好,也不会疲劳,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20个小时,也不会跟老板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吴甘沙幽默地说道。

那么,AI驾驶员的大规模交付带来的商业潜力怎样?粗略估算,假设驭势科技在2025年能够交付100万个AI司机,每个AI司机定价为10万元,一年将带来1000亿的收入。

但吴甘沙指出,在短期这种模式还不合适:第一,目前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够支持自动驾驶;第二,驭势科技要交付的是整体解决方案,AI驾驶员仅是其中一个部分,此外还需要深入运营方的实际业务,尚需时日。所以短期内,驭势科技会跟合作方,诸如自动化等特定行业的集成商,一起合作交付整体解决方案。

在战略节奏上,吴甘沙表示,驭势科技首先要把机场和厂区物流这个市场做大,这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预计未来几年能够做到极高的市场渗透率,同时,驭势科技也在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新物种的市场,抢占这个千亿级体量的市场,到2025年驭势科技的技术将可冲击万亿级体量市场。

用谦卑、敬畏的心态探索未来

无论是谈创业还是此前经历,吴甘沙语速不快,有一种温文尔雅的幽默感。

创业前,吴甘沙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功成名就。

为什么还要创业?

吴甘沙的判断是,“从科技革命的大的规律上面来说,以20年的周期划分,1976年到1996年是个人电脑的20年,它解决的是生产资料的数字化;第二个20年就是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它解决的是生产关系的网络化。从2016年开启的第三个20年,将解决生产力的智能化。”

彼时一条路是研究院体面且波澜不惊,可以看到直至退休的未来,但另一条路是技术变革的召唤,“不如纵身一跃,进入到人工智能的大潮当中,给自己更多的不确定性,真正成为这20年的弄潮儿。”

实际上,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这一角色转变的挑战不小,不过创业5年的吴甘沙已经总结出了方法论。

“一个是放下身段,你不再是研究院的院长高高在上,是一个接地气的创业者,当公司规模还小,如何去说服你的供应商,如何说服你的客户,就必须得放下身段;另一个是放空内心,因为你发现以前在大公司学的这些管理经验,基本上都不适用,在创业的环境当中,必须得放空,重新去学习,放掉自己的思维定势,要很谦逊。”

吴甘沙坦言,“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对无人驾驶的难度其实是低估的,无知者无畏,迷之自信,等做深了以后,发现到处都是问题,这时候需要你保持一个敬畏之心。”

但他依然带领驭势科技啃最硬的骨头,“要做最先进的、最通用的自动驾驶技术支持全行业”,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驭势不仅支持C照,也支持A照和B照,后两者比前者更难拿。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驭势科技在宣传册上写道,要在2031年创造一个0事故、0拥堵的交通体系,使出行和物流成本降到1/3,道路和停车空间减少1/3,1/3的路上总时间成为生产力时间。

2031这一年份赋予了太多意义,是不是2031真能达到?

“我也不知道,说实话,信心没有当初那么足,但我们并没有去改,因为我是觉得这作为一个北极星挂在空中,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还是很有意义的。它也给了我们一个紧迫感,刚刚已经过了5年了,1/3已经过去了,未来这10年我们必须得更努力。

“我希望用无人驾驶改变这个世界的交通,我的内心有一种力量,一种使命,因为我每天有三个小时浪费在路上,相当于生命的1/8,我们何不把无人驾驶技术做出来,真正改变世界的交通,提高世界的效率呢?”吴甘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