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监管渐次明晰 多路径强管控、券商责任压实、保守风控补课

争议不断的量化交易迎来“强监管”时代。

沪深交易所对宁波灵均实施暂停交易(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与此同时,沪深交易所分别表态,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国际监管实践,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

交易所提到的监管安排包括:严格落实报告制度,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强量化交易行情授权管理,健全差异化收费机制;完善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与规制,强化期现货联动监管等。

此外,沪深交易所将加强与香港交易所的沟通,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明确沪深港通北向投资者的报告安排,将北向投资者量化交易纳入报告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交易所此次还提到,将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责任,完善与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对量化私募等机构的交易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除了私募托管业务,券商与量化私募的合作还包括DMA业务。而部分观点认为,量化DMA杠杆资金的平仓调仓是导致节前小市值股票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量化交易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券商涉及的量化相关业务或许面临收缩。

上述营业部人士向记者指出,此前的量化大行情对券商收益有不少贡献,如今随着量化监管趋严,至少以前那种大干快上的趋势不会再有了,对券商来说,量化相关业务会进入一个保守风控的阶段。

异常交易管控升级

对于监管此次集中出台的多项监管措施,券商机构表示,正在密切关注相关细则的推进情况。

前述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这次增加的完善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尤其对于高频交易以及异常报撤单等行为。按我们的理解,对于高频交易等会有更为严格的管控,所以这部分监管细则我们也很关注。”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就对量化交易有监控指标。

去年9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行为实行实时监控,对四类事项予以重点监控。

一是交易所业务规则规定的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证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系统安全的异常交易行为;二是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三是多只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明显异常,其间程序化交易大量参与的;四是交易所认为需要重点监控的其他事项。

其中,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是较为量化的指标。

“对灵均的处罚可以看出,对于市场造成比较剧烈影响的交易行为,也会被盯上。高频监控其实之前就比较严格了,大部分量化做的交易也并没有触发到申报速率和笔数的限制红线。我们也比较关注接下来对于异常交易还有没有更为量化的指标。”一位华南地区券商人士表示。

同时,本次交易所提到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增加了对于北向资金的监控。上述营业部人士谈道,很多私募都会通过沪深港通渠道投资,将北向资金纳入进来,算是填补了一个漏洞。

DMA“紧箍咒”

此次监管举措,券商关注的另一焦点是DMA产品的管控。

“我们比较关注对于DMA产品的进一步政策,过去两年很多券商发展这一业务,有些做得规模不小。此次的市场巨震1,对DMA杠杆中性产品的冲击最大。目前行业内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估计后续监管层对这类产品会更严格监管。其实在去年年底,对于DMA产品,监管层就已经进行了规模管控,我们预期,此次量化交易监管升级估计还会有更严厉的措施出来。”一位券商人士指出。

事实上,2023年底至2024年春节前,DMA产品的风险已有所暴露。

所谓DMA业务,一般是指私募管理人通过和券商收益互换对冲加杠杆的交易模式,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并带有2到4倍的交易杠杆。

“这次市场巨震对DMA冲击非常大,因为它的交易端在券商自营盘,还自带高杠杆。收益互换挂钩每一笔交易,券商为优先级,私募自营资金为劣后。但有些私募为了获得更大收益,对合格投资者销售劣后产品,风险很高。”上述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

另外,有知情人士指出,春节前,量化大厂的自营和DMA产品加杠杆做多微盘股,配以对冲中证500股指期货。但节前中证500指数大涨,期货空头损失惨重;微盘股崩塌,股票多头又是暴跌,相当于两边挨打损失惨重。

DMA产品风险也危及到2了券商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在2023年小盘股跑赢大盘股的结构性行情中,一些此前抱团小盘股的DMA产品业绩相当亮眼,继而吸引了不少券商对这类产品进行布局。

“在DMA中,私募向券商交易柜台支付20%的保证金,后者收到保证金后可以出80%的资金,相当于放大四倍杠杆,这也可以理解为量化策略融资的一种方式。在DMA业务中,券商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能够贡献交易量,体现在股基成交额市占率提升;增加托管规模,私募托管是券商近年来重点的业务转型方向;提供杠杆资金,能够获取一定利息收入。”一位业内人士解释。

该业内人士透露,DMA产品要满足高频交易的挂钩需求,有的券商自建了DMA系统,可以在收益互换场景下给客户使用,客户下单经过券商自营系统报送交易所,专门的系统成本可能要花上千万。

进入保守风控阶段

在推出量化交易专门报告制度之后,交易所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的动作无疑向外界释放出“严监管”的明确信号。

“压力很大。”上述券商营业部人士直言。之前不少券商在发展量化业务时,在技术等方面也投入不少,遇到量化大行情的时候也对券商收益有不少贡献。现在来看的话,至少以前那种大干快上的趋势是不会再有了,对券商来说,量化相关业务会进入一个保守风控的阶段。

华泰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前期,监管部门建立了量化交易报告制度,我们按照要求,已完成存量客户报备,建立了客户交易监控体系,组织动员相关客户进行报备。后续,公司将继续进行动态持续跟进新增、变更等情况,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并加强异常交易行为检测。”

另有券商人士介绍,前期公司已经按照报告制度要求,进行了数据报送,以匹配监管要求。所有涉及程序化交易的客户都已纳入到公司程序化监控的系统里,能够实时、逐日监测客户交易行为,后续若发现违规行为也会及时向交易所报备。

不过,对于量化市场也不必过于悲观。

监管方面指出,量化交易有助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加强监管不是为了“一棒子”打死量化交易,也不是禁止量化交易这种方式,而是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量化交易较多出现交易频率、报撤单频率过高的情况,存在过度运用信息优势,加剧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给市场带来的不公平性越来越明显。

从国际经验看,境外市场普遍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以防范对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证监会市场相关人士也表示,下阶段出台的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并充分加强跟市场各类投资者沟通交流,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促进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