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唐朝女禪師:元機尼師、實際尼師

禅宗是佛教在汉地本土化的宗派,兴起于唐朝那三百多年,大师辈出,成就中华文化的丰盛,犹如兜率天听经的菩萨们全下界投胎到汉地来!初唐(618-713)时,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建立宗派,北宗的神秀被尊为国师;盛唐(713-766)时,北宗由盛行到衰亡,南宗的神会、怀让、行思北上中原扎根;中唐(766-836)时,道一、普愿、希迁、怀海、灵祐、希运成为禅宗大师;晚唐(836-907)时,义玄、良价、从谂、本寂、义存等,都是高僧。

那么有女禅师吗?有关禅宗大师女弟子的资料很少,到底禅师传位都传男众。然而禅宗比较开放,很多禅师接受比丘尼为法子来参禅。震华法师撰的《续比丘尼传》(约1939)纪录几位比丘尼随大禅师学习禅法,留下她们简短的生平纪录和公案,如元机尼师。她的故乡是瑞安县,位于温州以南,飞雪江入海处,她一生的活动范围在今浙江省东部。

元机俗家姓戴,生活于武则天、中宗、睿宗时代,约卒于712年。元机出家后,到温州龙兴寺拜永嘉玄觉(665-713)禅师为师,就是《永嘉证道歌》的作者。元机的年龄比师父还大,但对师父死心塌地,因为终于找到开悟的大师了!玄觉的师父就是六祖惠能,故她是六祖的徒孙。玄觉去广东韶关宝林寺拜见六祖以前,在龙兴寺外一巨岩下,盖了座小庵修行。元机学师父,在龙兴寺附近的大日山觅得一向阳石壁上的洞窟,在里面修行。

一日元机在石窟禅坐,出定的刹那,心想:「此刻的『法我』清澈,『法我』本来无消失或留住之别,烦恼和喧闹渐渐静了,我是否开悟了呢?」

她没办法问师父,因为他外出参访了,她想自己也参学去吧!

元机到天台山雪峰禅师的禅堂,向他顶礼,雪峰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禅师通常会问基本的问题,诸如,何处来?祖师西来意?禅师常根据弟子的回答,再问一个问题,以深入了解弟子的修行程度和其障碍,有时再说一句话点醒他。因此禅宗的公案如同极度浓缩的暗语,常用双关的比喻。师徒二人你知我知,进行深入对话。公案的目的当然是弟子的开悟。

元机回答:「我来自大日山。」

雪峰说:「日出了没有?」日出就能看清楚,应该指修行已经除去障碍的境界。

她答:「如果日出了,会把雪峰融化掉。」她的回答很锐利,第一,她说『如果』,表示自己的障碍还没有除尽,第二,她认为如果自己无碍,烦恼都融化掉,那连雪峰禅师也可能不是对手。

他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他知道她的水准很高以后,继续了解她的障碍。

元机答:「元机。」

他说:「每天织多少布?」元机的法号有「机」字,织布机在古代家庭常见,是家庭妇女为家人织布,或谋生的工具。雪峰禅师藉织布问她每日的修行状况。

元机答:「寸丝不挂。」应表示即使修行有所得,全不挂在心上。

雪峰不再问话,她行礼走出禅堂,想自己做到心无罣碍了……才走四、五步,禅师叫住她:「你的袈裟衣角拖在地上!」

元机一回头,他说:「好个寸丝不挂!」

听这话的一刻,她开悟了!

元机开悟后住温州净居寺。她是位不拘小节的女禅师,圆寂时,姿势与众不同,腿双盘,头朝下倒立。当年三祖僧璨(519-606)站着圆寂,以表现心识的自由。玄觉过来见她坐化现倒立相,大喝:「你生也颠倒,死也颠倒!」

元机的身体仆倒下来。入棺后,晚上打雷闪电,棺材不见了,寺里的尼师在大日山上她的山窟里找到棺材,所以称那山壁为机岩。

唐朝的实际尼师,活跃于今日浙江省一带。我们不知道她俗家姓氏,也不知道她师从何人。她修行境界高深,行脚各地,是极少数有能耐度化比丘的女禅师。实际禅师出现在几本古籍的一则公案里,如《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祖堂集》,但在公案故事中她只是配角,主角是俱胝和尚。婺州金华府城(浙江省中部)以东的金华山上,僧人俱胝在小庵修行,他日日不停地诵观音咒,念无数次,信徒尊敬他,称他为俱胝和尚,因为「俱胝」为梵文音译,意思是次数上亿!

一日俱胝在小庵禅堂盘坐,闭目诵读观音咒。寺门外山坡走上来一位行脚僧,戴着大斗笠,手拿锡杖,肩搭包袱。行脚僧走进禅堂,俱胝听见锡环相碰声近了,睁开眼,那位僧人绕他慢慢地走,这是表达尊敬的绕行三匝,他的面貌清臞,接着驻足俱胝跟前说:「如果你让我得道,我就脱下斗笠。」

是女人的声音,竟是一位来参禅的女禅师!惊讶之余俱胝忘了答话。她顿了一下,又说:「如果你让我得道,我就脱下斗笠。」

俱胝修观想法门,能专心一致不为外在左右,但是他不懂得如何接通别人的心念,更体察不出别人修行的状况和障碍。所以又答不上话。

她三问:「如果你让我得道,我就脱下斗笠。」

到此,如果是得道的禅师,早就察觉到她态度上有轻慢之嫌,会回她一句「斗笠掩盖什么?」之类的。但俱胝浸在自责无能的情绪中,没法答话。

女禅师转身就走,俱胝忙说:「天晚了,何不在这里住下?」

这是跟修行无关的话,她又把话头拉回:「你让我得道,我就住下。」

女禅师走了以后,俱胝想:「我虽然有大丈夫的形体,却没有大丈夫的内在,不如抛弃这座小庵,去参学,寻找善知识了。」

后人都说,令俱胝开悟的是后来教他一指禅的天龙和尚,其实他的启蒙师是实际禅师,因为她令他生大疑,有大疑才有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