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与胡适、钱穆惺惺相惜 同为典范

林语堂在政治立场主张反共,图为未出版小说《Communist Story》手稿。(李侑珊摄)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诸多知名文人南下定居台湾,其中文学大师林语堂、前中研院院长胡适与国学大师钱穆,都在台北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们3人交情深厚,惺惺相惜,奉献知识分子的力量,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刻痕,他们居住过的宅院,都成为世人缅怀哲人的所在。

林语堂故居主任蔡佳芳表示,住在外双溪「素书楼」的国学大师钱穆夫妻,经常至阳明山拜访林语堂,一同享用晚餐,两家人交情深厚。

胡适在3人中最早来台,中研院保留其寓所,改建为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民国8年赴哈佛大学深造时,因妻子突发急病,清大奖学金延宕未至,胡适二话不说,立刻代垫奖学金300美元救急,让林语堂感念不已。胡适病逝后,林语堂曾说胡适是他最难忘的人物。

至于为何选择定居台北?林语堂故居专员黄皓天提到,林语堂准备离开大陆时,曾在香港与台北两地抉择,最后选择台北,除阳明山环境很像故乡,也因为自己是福建人,来台后,曾听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语」骂小孩,还有看电影时,旁边的女子说着闽南语,令他如回故乡,两件记事都被他写在《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一文中,强调「不亦快哉!」

林语堂在来台前一年,曾与钱穆共游香港,蔡佳芳指出,两人当时相约台湾再见,在林语堂于民国55年抵台北后,钱穆也在隔年来台,并受政府之邀,定居于外双溪邻近东吴大学一处,时由阳明山管理局兴建为「素书楼」。居住22年期间,讲学著述不断,直到民国77年爆发「素书楼风波」,时任立委的前总统陈水扁与前台北市议员周伯伦指控钱穆霸占土地公产,钱穆毅然搬离,同年8月30日病逝。之后台北市政府于民国90年修缮,现由台北市立大学管理。

论及3人贡献,蔡佳芳说,胡适信守全盘西化,钱穆主张以史救国,林语堂推崇中西合并,其穷毕生之力,奉献知识分子的力量,从文化、教育着手,在近代留下不可磨灭的刻痕,也共同谱写台北民国知识分子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