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耀新春】绣球龙灯:“云龙圣会”祈百福

编者按:龙腾春意,“年味”非遗。龙年到,全国各地以“龙”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喜气迎人,中华“龙文化”与非遗传承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央广网特别推出“龙耀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年”系列报道,以非遗视角解读中国年味,与您一起领略非遗里“龙”的奇妙多姿。

甲辰龙年到,众多“龙元素”跃入眼帘。河北保定清苑区戎官营村的“绣球龙灯”便是一项有趣的民俗非遗。锣鼓声起,巨龙舞动,为传统春节增添了几许生动的韵味。

据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苑绣球龙灯传承人戎连伟介绍,清苑绣球龙灯表演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云龙圣会”,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当逢年过节或有重大节庆活动时,人们便会舞动巨龙,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戎连伟精心组装着绣球龙灯,熟悉的步骤、熟练的手法,早已印刻在他的身上。“我们村的龙灯是用竹子、钢丝、布做成龙头、龙尾和龙身,每节呈绣球状,之前里面装有蜡烛所以叫绣球龙灯。随着我们一代代传下来,一直在慢慢改进,我师父那代人把绣球圈架由竹皮改为钢丝。现在到了我这一代,又将蜡烛改成电子灯或者电子发光管,比以前安全,看着也漂亮。”戎连伟自豪地说。

据了解,绣球龙灯的表演形式别具特色,其大致能够分为“踩街”和“撂场”两种,表演时,巨龙腾飞,或静或动,灯影相随,十分震撼。其伴奏主要是以大鼓、堂鼓、大锣、铙、镲等打击乐为主。

“从小就在村里看耍龙灯、做龙灯,对这方面特别喜欢。”戎连伟说,正是幼时萌发的兴趣,让他决定学习这门手艺,“在我30岁的时候,加入了我们村里的龙灯队,跟着戎云鹏师傅学习制作龙灯。”戎连伟介绍,绣球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为十二节,象征一年十二月,每节由两个绣球状的双层圆球组成;两条龙共二十四节,寓意一年二十四节气。

正是一代代人不懈努力,传承相袭,让这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在冀中一带享有盛名。厚重的地域文化,滋润着一方百姓。2009年,清苑绣球龙灯被确定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绣球龙灯传下来几百年,特别不容易,我作为新一代传承人一定要守护好这门艺术,让它发扬光大,永放异彩。”戎连伟说。

策划:陶玉德

记者:张继航 王艺霖

编审:李红笛 吴馨骅

鸣谢:中共保定市清苑区委宣传部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