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民众恐慌医院挤爆 医护诉苦:1人劈开3个都不够用

大陆各地正在经历感染人数急增、医疗系统挤兑等阵痛,基层医疗机构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医护人员更被迫带病坚守岗位。(图/中新社)

在大幅放开防疫限制措施后,大陆各地正在经历感染人数急增、医疗系统挤兑等阵痛,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医护人员被迫「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守岗位,广州有医生更直言:「1个人劈成3个人都不够用」。然而,这只是放松防疫措施仅一周时间所出现的现象。

香港《经济日报》报导说,大陆经历长期防控后,快筛阳性患者在感染初期难免会有慌恐情绪,使医院的电话频繁被打爆。《北京青年报》指出,广州市越秀区的一位社区医生说,他不仅要负责「追阳」的任务,还承担着接种疫苗、特殊病人监测等工作,「有时候觉得,1个人劈成3个都不够用。」

面对新的变化,社区医生们也在尝试各种方法来应对,广州市黄埔区社区医生邓天在接听阳性者电话时直言:「感染也不用担心,该吃饭吃饭。」他甚至劝说来电者不要随意去测抗原:「不要去天天测抗原,这个病毒现在都没甚么致病力了,你感染也无所谓,听明白了吗?」

报导指出,开建不久的方舱医院已陆续取消,治疗压力转移到基层社区医院。邓天说:「政策调整以后,基层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他感受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居民比较恐慌,他的手机24小时不间断地接到抗原阳性的居民电话,即使没有症状大家也想求助社区医院,大部分电话打来都要求做单管核酸,总想证明自己还是阴性。

对于一般阳性居家患者,出现发烧等症状,社区医生们会建议居家先服用退烧药,真正让社区医生们紧张的还是一些「特殊人群」就医的情况。在帮助急需就医的病例对接医院未果的情况下,社区医院就会做主,直接开车将病人送到了最近的定点医院。

广州海珠区社区医生杜鹃,专门负责辖区内阳性居家人员中的「特殊人群」,据她介绍,在江海街道包括老人、孩子、孕妇以及需要做透析的阳性「特殊人群」,加起来有300人左右。

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杜鹃医生以3天1次至1天1次的频率上门问诊这些特殊病患,忙的时候一天要上门十几户,这些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时,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突然呕吐,昏迷不醒……杜娟的职责是对他们及时抢救并协助患者家属拨打120,情况严重的,社区医院会联系卫健委开辟绿色就医通道。

但目前打通120紧急电话并不容易。杜娟试过在6点半左右接到一个病例电话,她到场后为晕倒的老人的吊盐水,同事开始呼叫120,但打过去一直占线,一直等到8点,120救护车才赶到,「特别难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