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为幸福生活增色——美丽山西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夏日傍晚,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上,骑行爱好者穿梭其间,全程75公里的沿河景观骑行道,成为绿色出行“打卡地”;街头巷尾,晋中市的口袋公园,让城市处处见绿,市民悠然散步、健身娱乐,怡然自得……放眼三晋大地,汾河两岸绿意盎然,太行山脉苍翠欲滴,这片古老土地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即积极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等。随着我省美丽系列建设的深入推进,幸福生活的底色愈发鲜明靓丽。

开展系列建设

打造宜居环境

盛夏时节,太原市晋阳湖公园,百合、睡莲……花开正艳,烟波浩渺中,晚霞如织,映红天际,游人纷纷驻足打卡。

长治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芦苇浩荡、碧波万顷,游人徜徉于被称为“城市之肺”的湖泊湿地中,流连忘返。

回首往昔,晋阳湖是原太原第一热电厂冷却池,漳泽湖则是容纳城市排污的劣Ⅴ类水的人工水库,经过多年治理,两个曾经的“生态伤疤”已华丽变身,成为水清岸绿、白鹭翱翔的生态乐园。这是山西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是山西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提高城市规划与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省积极践行,开展美丽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

太原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地铁1号线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全线24座车站主体全部建成,12月将开通运营;

大同进一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古城织补街巷等市政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朔州大力推进美丽山西先行区建设,持续改善桑干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加快打造晋北地区美丽建设示范样板;

阳泉日前凭借其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出色表现,入选生态环境部对全国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的表彰,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城市,充分展现了我省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质效双升的丰硕成果。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关注城市发展,也注重乡村振兴。

6月5日,全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会召开,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活跃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和顺县松烟镇的南天池村,近几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资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六美四宜、城乡共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村里游客多了,村民腰包鼓了、幸福感提升了。

和南天池村一样,高平市寺庄镇的釜山村也旧貌换新颜。2021年7月,釜山村被确定为我省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先行示范村,以古村旧时光休闲旅游为中心,深挖特色资源,经过打造,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这些生动的案例是山西在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老旧小区改造温暖人心,家门口小公园休闲惬意,1分钟便民服务圈方便快捷……从城市到农村,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升级,山西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着生态宜居、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创建示范项目

推广绿色建筑

盛夏骄阳似火,走进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象,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不久前,由山西建投集团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山西·潇河新城“潇河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及配套2号酒店项目”经过层层选拔,凭借其卓越的建筑设计和绿色技术应用,获得了“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

作为省重点项目及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从设计之初便深植绿色理念。山西建投园区建发集团设计技术中心经理王俊武谈及此项目时难掩自豪:“这里充分运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大量采用钢柱、钢梁、钢楼承板等预制构件,不仅提升了建造效率,更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相比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能减少建筑垃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真正实现了低碳建造。”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专项行动方案》《山西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绿色建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大同市,山西首个被动式零能耗建筑——大同未来能源馆,以其独特的“光储直柔”技术和绿植、水域的巧妙融合,节能率高达92%以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碳”运行,成为绿色建筑的新典范。

阳泉市今年将“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7%,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保持100%,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5万平方米”列入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的主要发展目标,多个项目均按绿色建筑要求建设,推动绿色建筑全面普及。

日前,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施工正酣,同步建设的“太原武宿零碳机场”更是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据了解,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枢纽及省会级零碳机场建设项目,是全国机场中第一个探索能源、建筑、设施全面低碳化改造的项目,是全省全力创建“四型机场”中国标杆和零碳供能示范样板。

创新引领,技术赋能。“十四五”以来,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建设绿色建筑5045.93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056.71万平方米;同时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绿色低碳建筑。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更为全省能源革命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我省的绿色建筑发展已呈现出由点到面、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绿色建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低碳生活的新风尚,为我们打造出更加宜居、更加美好的家园。

践行绿色理念

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近年来,在绿色出行、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生活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家门口就能充电,准备添置一辆新能源汽车。”7月9日,在介休文化艺术中心停车场,看着崭新启用的充电桩,介休市民王成明说道。当日,介休市首座“零碳”充电站启用,为介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首批运营电站。据悉,该项目共计639台充电桩,项目整体投运后,预计每年节约燃油2977.9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5万吨。

在政策的推动下,随着人们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攀升,随之而来的充电需求日益增长,全省多地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据了解,太原去年新建充电桩20882台,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4万余个,总体规模、公共充电桩密度、覆盖率等方面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晋中积极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密织电动汽车充电网,截至去年底,累计建设公共充电桩3314台;晋城去年新建公共充电桩1785台,超额完成全年新建1200台充电桩的年度目标。

近年来,山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全省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山西省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我省将推进分布式光伏融合开发,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在运城市芮城县庄上村,一场“光储直柔”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进行。2023年4月24日,庄上村被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称号。同年12月5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庄上村“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荣获“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成为全球28个入选项目之一。

“做饭不用炭、农机不冒烟、屋顶能发电”,这是运城市芮城县庄上村90余户村民彻底告别传统能源、全部实现电气化后的真实写照。

时值仲夏,走进庄上村,从高处远眺,屋顶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粼粼光芒。依托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家家户户的“碳”降了下去,村子发展的“质”提了上来。

同样,阳泉市盂县大力推进整乡镇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目前已建设安装2万千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设备。据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5万吨。

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如今已日渐融入居民的衣食住行。开新能源汽车、装屋顶光伏板、旧物回收利用、做好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山西正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发展成果正惠及更多百姓。

美丽乡村掩映山林,人与城市共融发展,山西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坚持全民动员行动,推进美丽山西共建共享,到2035年,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基本建成。让绿水青山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锦绣三晋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山西,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