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梅:扎根陕北 56年初心不改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主任医师。

听闻此消息,路生梅用3个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谢、惊喜和责任。“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同时我也有愧于这份殊荣,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在我国,有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坚守在临床、科研、基层一线,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为人民健康奋斗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路生梅表示。

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只身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佳县,坚定地许下“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从韶华到白头,这一待就是56年。

来到佳县后,一次难忘的出诊经历让路生梅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那天,路生梅来到一名难产产妇家中。“进门后,我看到昏暗的煤油灯下,产妇躺在床上,旁边一位妇女用力地揪住产妇的头发,让她保持神志清醒。‘接生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的剪刀剪断婴儿脐带。”路生梅回忆,她连忙上前制止,用自带的消了毒的剪刀和敷料,为婴儿断脐包扎。

这次出诊深深触动了路生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佳县的医疗卫生条件,推广新法接生。“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医生,佳县的人民需要我,佳县的患者需要我,我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路生梅把这句誓言写入了党员思想汇报。

作为当地第一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路生梅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向老百姓普及科学婴幼儿养育知识,推进实施儿童免疫规划等工作。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路生梅说,退休后的她依旧牵挂患者,便把自己的电话和住址公开,方便患者及时联系到她。

两孔齐整的窑洞,就是路生梅的家。站在她家的天台上,抬头就能看到佳县人民医院明亮的门诊楼;转头望向另一边,就能遍观佳县全貌。路生梅曾在《我的人生历程》一文中这样写道:“12月5日,正值寒冬,我踏上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汽笛长鸣,火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从此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告别所有的亲人。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40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

毕业50周年聚会时,大学班主任统计了163名毕业生的最终去向,有162人通过考研、晋升、转业等方式,去了省城、回了北京或者到了国外,只有路生梅一人始终留在最初分配的地方。56年间,她曾有很多机会离开佳县,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但她选择坚守承诺,继续扎根佳县。

服务50年承诺期满,她又做了新的选择,要将承诺的期限延长到一辈子。她坚持为当地百姓宣讲健康知识,推进公益事业,参与义诊活动。

2016年,路生梅被评为“感动榆林人物”,此后又获得多项荣誉。邀请路生梅宣讲的单位越来越多,她用自己的故事带动更多人去奋斗。

2017年,路生梅开始走上公益之路,组建“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队伍,带领老年人一起开展公益活动。她和同伴走到农村去,给留守老人送去快乐,帮助他们寻找致富的门路。

从2019年起,路生梅重新踏入医院的大门,不收取任何聘金,坚持每周3次义诊。她不光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还帮助佳县人民医院、佳县中医医院的儿科团队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传承医者精神。

获得“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后,路生梅说:“理解这份荣誉的重点要落在‘人民’二字上。医生是我的职业,人民才是我的属性。获此殊荣后,我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健康护航。”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 通讯员 霍彦杉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WR9FP1KU】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