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十月服务业采购指数回升 专家:节日效应 民众消费疲软依旧

陆十月服务业采购指数回升,专家称:仅为节日效应,民众消费疲软依旧。(观察者网)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10月份的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从9月的52.0跌至50.7,而且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跌至49.5,是今年第6个月跌破50大关。虽然从另一个商业机构作出的调查显示,10月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4,超出业界预期,但美国之音引述专家分析称,这仅是受惠于「十一黄金周」节日效应,没能反映整体经济现实状况,民众消费依旧疲软。

财新网和标普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公布10月份的采购经理指数,指出10月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从50.2轻微升至50.4,是自今年7月以来再次上升,不过这数据还是今年目前为止倒数第二位。前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蒋豪直言,上个月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得以回升,只是因为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跟中秋节连在一起而成。

蒋豪表示,「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春节以外最重要的节日,而且今年跟十一黄金周连起来,形成迭加效应,对服务业有拉动是必然的。只是不可能每天都是中秋节,民众也不会每天都能旅行,所以长远来说对经济没有很大帮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2023年初进入尾声,今年初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获得大幅提升,今年1月从48提升至52.9,到了今年3月更升至57.8的新高。可是在4月开始就出现滑落之势,虽然5月的时候再次回升至57.1,但是6月的时候却大幅降到53.9。

因此,中国国务院在今年7月31日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推出20条刺激民众消费的措施,包括「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壮大数位消费」、「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等。

报导称,可惜现实却是,在这些虚空的言词「推动」之下,8月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反而从54.1下跌至51.8,然后再跌至9月的50.2,是今年的新低,到10月才因为十一黄金周推动下才得以回升。

对于推动民众消费的无力,报导引述旅居澳洲的独立金融学者司令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医疗等各方面社会保障做得不好,令老百姓不敢把银行存款拿出来消费。他说:「如果民众一直担心有病看不了,医疗需求消费增加之下,就不敢拿钱出来消费。于是他们只会花钱满足口腹之欲和应付生活所需就算了,这些都是非常少额的消费,很难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前景不稳 造成民众不敢消费

只是中国人习惯把钱存在银行,在缺乏社会保障的环境之下,作为遇到危急状况时自保的手段,是中国传统以来的问题。那为什么不少中国人在十多年前愿意花大钱高额消费,到最近几年又减少呢﹖

前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蒋豪表示,中国人现在对未来不看好是主因。他说:「在改革开放的时候,经济一年比一年好,因为大家都赚到钱,所以大家都愿意花钱。但是现在经济不好自然不敢乱花钱,因为不确定花了钱之后,明年能否再赚到钱,甚至是谁知道我工作的企业明年还在不在呢﹖」

蒋豪观察,他和身边的朋友都对明年的经济发展不太乐观,谁都不保证明年能赚到多少钱,所以在花钱方面还是保守一点。

面临经济衰退是几乎所有中国民众皆知和认同的事实。中国国家统计局上月中公布,第3季GDP同比增长4.9%,比第2季度的6.3%明显放缓。而且中国经济近年最依赖的房地产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1至9月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年减9.1%。加上中美贸易战并没有结束的迹象之下,外资减少甚至撤出在中国的投资的情况没有改变。于是中国青年失业率在8月达到史上新高的21.3%,令中国政府决定采取驼鸟政策,宣布不再公布相关数字。因此可预料中国青年失业情况在近期不单难以改善,甚至有可能更严峻。

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尚且可以依靠重大节日,比如是中秋节、十一黄金周、春节和五一假期得以迎来小阳春,可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就没有这一方面的刺激因素了。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于10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再次跌破50大关,提出的解释是因为受「十一」节日休假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尤其是9月份较高基数和10月份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官方还是对前景表示乐观。

国进民退令经济难以推动

不过蒋豪认为,中国经济难以改善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政策走了「国进民退」的老路,将资源都偏向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却因为垄断资源而缺乏效率,不能发挥跟资源相配的差能,造成资源浪费。

司令也认同中国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过多,令市场发展无法拉动。他说:「政府还是想用大水漫灌的老套路来刺激工业生产者的生产活动,这样只能起到短期效果,而且他们也只是拿着纳税人的钱胡乱挥霍,或者是重复进行低水平建设。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带动销售,产品还是卖不出去的话,光依靠国有企业的统销统购,还有垄断式压价,长远来说还是起不了作用。」

另一个造成中国经济面对困难的因素,是中国政府对民众的管理愈来愈严厉,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动态清零」和突然而来的防疫政策变更,令民众内心更加不安,直接影响民众消费和投资的意愿。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掌控权力,在民生细节上也进行严密监控,例如北京市公安局等五部门在2021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的通告》,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也不得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众地方停放。到底什么是「违规」,相关通告却没有明说。蒋豪指出:「三轮车是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现在却管得那么严厉。这样只会令老百姓不敢花钱,因为就是要防备将来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甚至是动荡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