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首枚微重力返回式科学实验衞星 今成功发射

中国首枚微重力返回式科学实验衞星「实践十号」,6日凌晨1时许成功发射升空,预计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环境完成19项科学实验。(中新网)

中国首枚微重力返回式科学实验衞星「实践十号」,今日凌晨1时许成功发射升空,设计寿命为15日,预计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环境完成19项科学实验,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取得创新科技成果。回收舱之后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据新华社报导,19项科学实验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6大领域。其中,8项流体物理和燃烧实验在留轨舱内进行,另外11项科学实验在回收舱进行。

「实践十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胡文瑞表示,「微重力」就是俗称的「失重」。卫星发射到太空并围绕地球作周期运动时,地球引力与卫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相平衡,来自地球的重力被抵消,从而在太空舱中产生「微重力」环境。微重力环境对科学家来说是宝贵的研究资源。

「实践十号」是中国空间科学首批实验衞星中,唯一的返回式衞星,亦是单次实验最多项目的衞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康琦指出,实践十号卫星主要有两个创新点。

一是全部专案均以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研究为课题,多项科学实验在国际上是首次开展,包括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对颗粒团簇行为进行系统空间实验。

其次是在返回式卫星上首次引入流体回路技术,解决返回舱热控问题,如空间材料实验设备(温度长期保持在700度附近)和生命科学实验设备(温度长期保持在36度左右)同处返回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