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宣布展開集成晶片基礎研究 盼從源頭創新取得突破

在首届「集成芯片和芯粒大会」上同时启动开源社区平台,该社区平台将汇聚集成晶片重大研究计划开展过程中,在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和技术集成等领域形成的开源EDA工具、开源晶片设计、开放互连协议等创新成果,为集成晶片生态构建提供基础支撑。(图/取自《澎湃新闻》)

据上海《澎湃新闻》报导,12月16日至17日,第一届「集成芯片和芯粒大会」在上海召开,大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开展「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布局大陆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新途径,聚焦集成晶片技术路径中的新问题,通过集成电路、计算机科学、数学、材料和物理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在集成晶片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源头创新取得突破。

大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管理大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副部级事业单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大陆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运用官方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

报导称,集成晶片是通过半导体微奈米技术将若干个晶粒再次集成的技术,以形成较单晶片更高集成度、更丰富功能的晶片和系统。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逐渐趋缓,集成晶片与晶粒技术在高性能晶片的制造与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若干预先制造好、具有特定功能的晶粒,设计晶片可以像乐高积木方式,实现快速组合和集成,大幅降低晶片设计时间和成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江松表示,中国大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缺芯少魂」的困境,高端晶片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之痛,集成晶片是一条基于自主集成电路技术提升晶片性能的新技术路径。「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的部署,有望实现中国大陆在基础理论的源头引领和关键技术突破,支撑自主集成晶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凝晖称,集成晶片是一种「分解-组合-集成」的设计新范式,是从传统堆叠法向构造法的系统工程思维转变,面临数理基础、体系结构、设计自动化和集成技术等系列科学问题。

孙凝晖指出,该计划重要特点是和产业界紧密结合,采用「企业界出题、学术界答题」的攻关模式,吸引企业界和学术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引导创新性科研解决企业界面临的实际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明教授表示,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逐渐接近物理极限,集成晶片与晶粒技术在高性能晶片的制造与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重大研究计划可聚集对这一方向有兴趣的跨领域青年科学家,探索高性能集成晶片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