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没有科学基础研究 何来新创产业与创新经济?

工商社论

科学技术研发可分三大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基础研究」是产生前瞻性创新的前端,其研究所需时间也至少以十年考量,「技术发展」是在商品化量产后端,只能产生维持性创新,也就是一般认为的制程改良;先进国家为维持技术优势,普遍重视基础研究,但国内研发经费则偏重在研发后端的技术发展。依据我国科学技术统计要览(2020年版),2019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分别占整体总研发(R&D)支出(约新台币6,600亿元)的7%、22.7%、70.3%,形成所谓「研究(R)少、发展(D)多」的研发结构。

美国国防部成立于1947年9月18日,前身为战争部。国防部成立后,科技研发重点就放在基础研究,其研究成果对美军有巨大贡献,包括1950年代的镭射、1960年代的全球定位系统及电脑滑鼠、1970年代的夜视技术和机载镭射、1980年代的砷化镓电子、1990年代的联合精确空投系统等许多创新性产品;美国长期保持科技世界领先地位,维持着其世界霸权地位此事至关重要,有分析指出美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有高达85%可以归因于此。

诺贝尔奖得主、中研院丁肇中院士认为:「人类的好奇心是基础研究的原始动力,有好奇心、对自己有信心,并且努力去做,才可能实现目标」;他希望台湾不要将自己研究只局限于「技术转化」,因为「基础研究才是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则经过一段时间,就没有新知识发现,也就没有东西可以转化了,所以说「没有科学基础研究,何来新创产业与创新经济」。

华为5G通讯领域何以领先世界?由2019年,华为总裁任正非谈话可知其原因:「2018年华为的研发经费高达人民币数千亿元,华为公司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及6万多位工程师」;他认为「晶片研发只砸钱不够,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而数学家是最有希望在材料科学、晶片、人工智慧等领域上做出突破,解决被『卡脖子困局研究者」;世界级领先企业,普遍重视基础研究,也是它前瞻性创新的泉源

基础研究如此的重要,为何我国2019年只占整体研发支出的7%(约新台币460亿元),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24%?关键原因在于国人(企业与政府)对于「基础研究」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企业或政府每年当预算不够时,大部分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统删预算,根本不知尊重研究机构意见,或只是所问非人,以非专业方式仓卒征询意见;这不仅无法达到其形成新创产业目标,许多基础研究团队,也因为得不到计划预算,研究项目被迫中断,这对需要持续长期进行的「基础研究」计划,是致命的伤害,不仅过去研究前功尽弃,更可能造成科技研发链结构性的崩解。

基础研究是需要逐步长期积累,它是一种自主性研发创新的技术文化表征,也反映一个国家在科技战略上,长程布局与投资的技术战略深度与远见。这也是为何基础科学雄厚的国家,可以长期创造新创产业,引领创新经济。基础研究机构包括大专院校、专业研究法人、公司企业等三方面;过去我国企业因规模较小,无法在基础研究投资,但近十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已具规模及国际竞争力,此刻已快到没有东西可以转化阶段,企业若不再重视基础研究恐已不行;企业应大幅链结大专院校、专业研究法人等共同合作研发,可大幅提升其研究效率、研究层次,更有助于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

科学发展成功铁律是做好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计划形成,要在其计划作业手册评审机制、评审专家团队等方面,持续完善其管理制度;基础研究资源配置,应以OECD国家平均值24%为标竿;评价体系是研究环境建构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基础研究贡献重要关键,参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评价体系至少需考量研究人才、研究机构、研究计划。

综上所述,为维持国家长期竞争力优势,创造新创产业与创新经济,国人必须支持产学研投入科学基础研究,以OECD为标竿,由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切入;首要是研究人才评价,要其具备实事求是、说真话、肯吃苦、具使命感责任感,更要以具承担能力、道德勇气的人列为重点;再者是研究机构评价,要其具备持续维持创新动力,鼓励自由探索、支持原始创新、允许研发失败、形塑研究良好环境,能不受制于僵化的行政规范,定期检视调整管理规章,以符合研究环境所需;三是研究计划评价,应要求其在价值创造上,具备创新性、前瞻性、实效性、未来发展潜力,更要把成果的创新性和未来发展潜力列为重点;但更重要是尊重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