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造谣带风向 学者:蓝军做不来
国民党副总统参选人张善政(右二)、立委参选人吴志扬(左二)挥棒象征打击网军。(本报系记者吕筱蝉摄)
铭传教授孔令信表示,网军在青年学子最常获取讯息的分众媒体「撒网」,分众媒体把新闻滚大之后吸引大众媒体报导,这正是网军的目的。传播学者赖祥蔚认为,偏见累积得再高也很难自行崩溃,蓝军只能对新闻事件给出「快狠准辣」的定义来反击;但他也认为像杨蕙如扭曲事实、甚至出人命了也无所谓,「蓝军朋友真的做不来。」
孔令信说,学生习惯去社交媒体像Dcard、批踢踢、脸书、YouTube等分众媒体获得资讯,网军就在这里定量、重复地释放特定信息,底下留言非常热烈。像大阪办事处事发时,网军的做法是包装一条新闻,里面有一些事实,更多是夹议夹叙,这就是「议题操作」;指责的声浪一出来,后面就很难转圜,网军制造风向让人们讨论,大众媒体再跟进报导,让话题有份量,这就是网军的终极目的。
孔令信说,有别于传统媒体很重视「新闻报导」,网军不要真相、不要责任,重视「议题操作」,如果苗头不对劲就换人物、换议题,速度非常快。「当人们连新闻是甚么都不理解,要如何判别、分析?」
赖祥蔚说,民进党很会玩标签化,例如讲韩国瑜草包,深深烙印在学子心中。但蔡英文连纽约办事大楼是不是她买的都搞不清楚,不是更草包?国民党只会骂蔡英文菜包,菜包菜在哪里,没有形象上的连结。
偏见累积到一个地步,是否一定要到政权换人才会崩溃呢?赖祥蔚说,不见得,马英九当总统时也被修理得很惨。现在学生习惯「迅速到手」的讯息,例如懒人包,如果蓝绿要「植入」某种观念在学生脑海中,就看谁最快速提供吸睛的懒人包;懒人包是一种文宣技巧,不必以道德无下限为代价,像外交官之死事件中杨蕙如脱离事实,之后出人命也好像无所谓,蓝军朋友就是做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