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组月球科研站 嫦娥八号2028发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的团队,透过「中国天眼」新发现76颗偶发脉冲星,有助揭示恒星死亡后的面貌。(新华社)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亚塞拜然举行的第74届国际太空大会期间,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中国探月工程任务嫦娥八号计划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将与嫦娥七号等共同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此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利用被喻为「中国天眼」的500公尺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中,新发现76颗偶发脉冲星,其中有人类已知脉冲星中最暗弱的一批天体,揭示恒星死亡后面貌。

澎湃新闻3日报导,中国国家航天局2日公告称,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原则,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月工程嫦娥六号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将开展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主要任务是去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

根据公告,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任务,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将开展月球多物理场、区域地质剖面探测与研究,月基对地观测与研究,月球原位样品分析及资源就位利用、月表环境小型封闭陆生生态系统实验与研究,将与嫦娥七号等共同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而韩金林团队新发现的这批暗弱天体,仅在少数旋转周期中偶然辐射脉冲,国际上称为「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王绶琯巡天突击队」还利用「中国天眼」对国际上已知的59颗RRAT进行高灵敏度观测,确认RRAT就是偶发脉冲星。

「中国天眼」这项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论文,10月2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在中国天文学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AA)上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金林表示,本研究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的致密残骸及其辐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