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笔生花!这所学校的孩子巧手学非遗、绘出“宝葫芦”
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的寓意。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室,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火绘葫芦格外引人注目,花草、动物、山水等通过小小的烙铁头,在不同温度烙笔的刻画下,彰显着丰富的层次与灵动的色彩,映射出学校“火绘葫芦”社团学生心中的大千世界。
以火为墨
烙笔描绘心中世界
“火绘所用的工具,主要是电烙铁。电烙铁的温度不同,烫出的花纹有浓淡之别,烙铁头也有不同的形状,创作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烙铁头,调试适合的温度。”学校美术教师程春明介绍。作为一名传统工艺的爱好者,他与火绘葫芦结缘10余年,尝试将现代绘画艺术应用于创作中,从而有了不少“得意之作”。“以铁为笔,以火作墨”,当学校校长曹明霞看到这些融合了天然与写意、传统与现代的神韵之作时,她提出设立“火绘葫芦”社团,鼓励程春明向学生们传授技艺,让学生们成为非遗传承人。
随着社团的设立,美术教室里多了形状各异的葫芦、专业的烫画机以及渲染机,也吸引了第一批社团成员。初学者是从简单的花朵、动物等题材开始的,六(6)班学生王思元第一次在葫芦上烫了一只小兔子,当作品完成时,她充满成就感。“我竟然可以烫得这么好看,后来我还创作了玩火球的狮子,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进去。”王思元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
“学生们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上瘾’的,在描摹、绘制过程中,他们静下心来,真正投入进去,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完全沉浸其中。”程春明介绍,不少学生已经开始创作人物画了,有时候觉得时间不够用,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投入创作。学生们的创作题材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的作品还被学校服装社团的学生带上了展示舞台。
善作善成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相传火绘葫芦的起源是为了修补葫芦上的瑕疵,匠人们巧用瑕疵,用烫画工艺勾勒绘制成独特的画片,让观赏者不觉葫芦本身存有瑕疵,反而令人感觉妙趣横生、别有风味。在最初的社团课上,每次创作前选葫芦时,学生们总是挑选着“品相完美”的原材料,剩下的都是“丑陋”的。
程春明告诉学生们,葫芦上的瑕疵正是它的特点,也是最好的创作来源。“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被挑剩下的葫芦,它像一只鸽子的形状,我们为它烫上眼睛、烫上羽毛,多么形象生动呀!”程春明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启发学生选材用材的智慧,带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对于“烫坏”的葫芦,学生们会利用雕刻、彩绘等工艺进行装饰,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作中包含着智慧,也蕴含着知识。学生李维辰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觉得不如上次做的,懊恼地说:“烫起来比原来费劲儿多了!”经过分析,原来是因为这次是个老葫芦,上次是个新葫芦,新葫芦还没干透,所以走线快。李维辰豁然开朗,也更加体会到,不同的葫芦,用笔的速度、力道都应该有所不同。从此以后,他更加用心地观察分析葫芦的材质,体验用笔的过程,在创作、思考与实践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
寄情于美
提升学生品性修养
制作“火绘葫芦”不仅要用到绘画,还要使用高温绘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也成为有助于“修身养性”的一门技艺。六(6)班学生张少桐告诉记者,烫葫芦可以缓解压力,一旦投入创作,需要迅速静下心来。课余时间,张少桐常常抱着葫芦,尽情享受独属于她的创作时间。“爷爷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葫芦,我会把葫芦擦干净,结合节假日主题进行创作,例如春节烫‘年年有余’、端午节烫‘粽子’。”而今,她的不少作品深受家人朋友的喜爱,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创产品。
葫芦创作也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情感寄托。王思元谈起正在创作的作品“龟寿延年”,不禁红了眼眶:“我的姥姥生病了,葫芦代表着‘福禄’,乌龟寓意长寿,我想亲手制作一个烫葫芦,等姥姥过生日的时候送给她。”
学生们在宝葫芦的方寸之地,以铁为笔、以火为墨,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世界,传递温暖,启迪智慧。“火绘葫芦社团成为学校落实美育工作的助推器,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审美素养、品性修养得到提升,教师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契合了学生发展需求,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曹明霞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张娜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