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取代人类驾驶员,经济账怎么算?

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火了,无人车会不会取代出租车驾驶员,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要解答这个问题,除了关注自动驾驶技术本身的进展之外,也需要为百度算一笔经济账。只有当无人驾驶足以盈利,才能真正大规模替代人类驾驶员。

自2013年入局以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年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真正的商业转化案例却并不多,甚至一度传出了百度要放弃L2级别自动驾驶的流言。

但是今年4月,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突然宣布,萝卜快跑在武汉已经接近盈亏平衡,预计2025年实现盈利。这给了市场一个巨大惊喜。

某种意义上,此次舆情爆发,也是百度加速推进萝卜快跑商业化的直接结果。

那么,萝卜快跑这笔账,真的能算的过来吗?我们不妨以公开数据做一个推测。

首先来看看萝卜快跑每天能赚多少钱。

“萝卜快跑”自2022年8月开始在武汉提供服务,百度财报中并未公布武汉一个城市的订单数量,只是提到截至2024年1月2日,全国累计订单量超过500万。部分媒体所谓的在武汉拿下500万订单应该不实。

武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累计突破3379公里(单向里程),覆盖武汉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累计出行服务订单突破158万单。

此前武汉市也曾公布,2023年全年,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运行的自动驾驶车辆近500辆,全年订单73.2万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车辆并非全部为萝卜快跑出租车。

以此推算,今年上半年,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应该不超过80万单。而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车辆总数约400辆,相当于日均单车订单11单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了网约车驾驶员的日均订单数(约10-20单)。

在目前百度进行了大额补贴的情况下,萝卜快跑平均每单金额只有5元左右,因此单车日均收入不超过60元。

如果将来萝卜快跑日均订单量和价格,都达到与网约车相似水平,以平均每单金额25元计算,单车日均收入可达到250元-500元。

再来看成本。

王云鹏所说的盈亏平衡,很有可能是指直接跟车辆运营相关的成本,而其中占大头的,显然是车辆自身成本。

由于需要配备激光雷达等设备,全球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一直都十分昂贵。目前萝卜快跑在武汉使用的车辆,主要是Apollo第五代车辆,单车成本高达48万元。

按照国家规定,出租车的强制报废年限是8年,以此分摊,萝卜快跑每年的车辆成本是6万元,折合每天约164元。如果按照6年报废分摊,每天成本约219元。

因此,目前来看,萝卜快跑的车辆成本就远远超过了收入,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不过今年5月,百度推出了第六代无人车,成本仅20.46万元,按照6年报废分摊,每天成本约93元。

除了购车成本,还有运营成本。

目前萝卜快跑可以做到取消车内安全员,但仍需要远程监控的安全员,每位安全员负责3辆车。以10000元/月的人力成本计算,单车日均成本约111元。

此外,假设电费、保险费、维修保养、停车费等单车日均成本为50元,那么综合下来,第六代萝卜快跑无人车的单车日均运营成本约为250元。

以此来看,如果配合服务价格上涨,萝卜快跑确实有望做到盈利。

事实上,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步,无人车的硬件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今年以来,华为、小鹏等国内自动驾驶企业纷纷推出了纯视觉方案,而百度L2级自动驾驶本身也是采用纯视觉方案。

不过,这只是计算了与车辆运营直接相关的成本,至于整个百度集团为自动驾驶投入的研发等成本,就是另外一笔账了。

按照百度方面的公开表态,百度每年为自动驾驶投入的研发费用都超过百亿。

而根据百度年报,百度核心营收中的“其他收入”(包括Apollo和小度等业务)为96亿元,Apollo在其中的占比并未公开。

百度Apollo业务的收入前景,除了萝卜快跑之外,还有L2级别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百度地图等业务。但是目前来看,百度重要的汽车行业合作伙伴极越和岚图,在销量端都表现不佳。想要撑起整个Apollo业务,萝卜快跑身上的担子的确不轻。

如果以单车日均运营成本250元,收入300元计算,萝卜快跑单车日均利润只有50元,全年利润约1.8万元。想要帮助整个Apollo业务实现盈利,萝卜快跑或许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运营数以十万计的车辆。

技术降本和政策放开,对萝卜快跑的真正普及而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