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獨立書店「Moku旅人書店」 在日式宿舍裡守護宜蘭文化

宜兰罗东的Moku旅人书店源为位于宜兰西北角的Stay旅人书店,由老板林世杰所创立。林世杰早年从事文化工作、写书、并出版著作。返乡后,他致力于宜兰在地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期望透过书店成为宜兰文化的入口。为此,林世杰不仅参与在地文化扶持、举办文化市集,还录制以宜兰为主题的Podcast节目,努力传承宜兰的在地文史,同时希望能够让外界、旅客、以及游子们感受到宜兰文化的凝聚力。

老板林世杰这些年都致力于宜兰在地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希望透过各种方式让书店成为宜兰文化入口。 图/高珮珊摄影

游子回归故土,为家乡文化事业注入新血

林世杰毕业于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研究白色恐怖文学,毕业后除了持续做相关议题的田野调查外,因为对文字工作的兴趣,也持续与杂志、出版社合作旅行、美食文学创作。在台中从事文化写作工作多年的林世杰,2014年回到宜兰西北角创立了「Stay旅人书店」,Stay代表着其游子刚返乡的心境。西北角是宜兰的旧城区,文化资产密度较高,对于刚返乡并决心致力文史工作的林世杰夫妇来说,西北角能够让他们更快速地找回对于宜兰故土的熟悉感。

2020年,随着夫妻俩的孩子成长,他们决定搬回从小长大的罗东,成立如今的「Moku书店」。罗东林木产业盛行,而Moku便是日文中「林业」之意,意味着林世杰对宜兰这片土地心境的转折,他们不再是游子刚返乡的角色,而是成为了为这片土地讲故事的人,同时也是给自己的暗号,希望更加专注于罗东、宜兰的在地文化推广。

位在罗东的「Moku书店」,因为罗东林木产业盛行,Moku便是日文中「林业」之意。 图/高珮珊摄影

宜兰的文化复兴:书店与地方议题的交汇

「最初的构想是希望这家书店能如同大自然中的植物,自然地融入周遭环境,随着时光舒展成长。」林世杰对于书店起初怀抱着这样的柔和愿景,然而,在开店的过程中,他渐渐体验到宜兰当地居民对于自身文化的珍视和文化凝聚力。宜兰地理位置较晚开发,因此培养了一套与西部、北部迥异的独特文化信仰体系,包括大规模的庙宇文化、自清朝发起如今仍是全台规模最大的抢孤仪式,以及当地居民对土地的深厚认同感。他们对于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充满热忱,这驱使林世杰开始尝试将书店与当地的文化议题结合起来。例如:Moku旅人书店与碧霞宫合办读书会,教学、推广扶鸾信仰。台湾扶鸾文化始于清末宜兰,在宋朝是文人的游艺活动,用来预测科举考试命题,后来逐渐演变成结合传统教育、占卜仪式及劝世教化的信仰文化,而1896年创建的宜兰市碧霞宫至今仍保留鸾堂、鸾笔和扶鸾活动,庙方与Moku旅人书店合作举办读书会,让更多人认识扶鸾信仰特有的经文。

此外,Moku旅人书店经常举办市集,结合地方公益组织、文教团体或是新创店家一同参与,核心在于呈现宜兰地方文化,在选址上尤其强调地点与历史关联性。其中特别常选址于樟仔园公园,罗东地方的兴起与太平山林业有莫大关连,而樟仔园公园过去曾是林业工人的宿舍群,特别具有历史价值。但因为历史久远,公园逐渐荒芜,年轻世代对于公园的历史背景已逐渐淡忘,林世杰希望能够用艺文活动连结地方创生,透过人流的增加进而述说、唤起地方记忆。市集活动会有许多地方美食摊位,例如:与宜兰西关庙、在地老店合作,邀请店家在市集烹饪具备宜兰特色的美食,包括古早味粉浆蛋饼、宜兰酱面等。也会广邀民俗音乐、戏曲表演者,甚至农村体验基地「番刈田游阿妈艺站」、宜兰国际交流社「当我们都在宜兰」等都是市集常驻店家。

林世杰分享,在书店与在地议题结合、不断推广艺文的过程中,许多店家、在地居民都被潜移默化的影响,耳濡目染地开始做类似的事情,年轻的小店越来越多,大家一起尝试各式各样的文化的实践、开发产品、举办大型活动或者是去协助更多人来这边创业或者找工作等。例如:位于罗东的日花绘本屋老板姿伶原为英文教师,长期投入为小朋友说故事的文化培育多年,在Moku旅人书店的协助下开设了属于自己的「日花绘本屋」,专卖各式绘本,希望能够从为宜兰孩子培养阅读乐趣。更令人振奋的是,许多街区的居民也渐渐的愿意释出自己的空间,共同投入艺文相关活动,希望透过改变城镇印象让更多不同产业的年轻人愿意聚集到此一同创业,为地方带来新活力。

林世杰致力于将书店发展成宜兰文化的入口,故与多种在地产业共做文化纪录、文艺推广。 图/高珮珊摄影

轻松阅读,凝聚宜兰的文化精髓

走进Moku旅人书店,书架上除了摆放着许多反映宜兰特色的书籍,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创商品和木质手工艺品,例如宜兰文化走读地图、宜兰在地餐车故事集《回味兰城》、宜兰向导书刊《兰东案内》等。其中宜兰在地餐车故事集《回味兰城》更是由林世杰撰写出版,以田野调查方式介绍宜兰传统美食小吃,梳理宜兰旧城的饮食文化脉络,例如:将宜兰分成五区:西门区、北门区、南北馆市场与南门区、东门区与东门夜市、神农商圈与泰山路,分别介绍各区在地传统美食,是纪录,也是提供新一代人一个理解宜兰的「食方」。

Moku旅人整个空间没有一般书店的沉重感,反而多了一份惬意和轻松。林世杰分享,Moku旅人书店的书籍选得少,但每一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的选书目的在于找到那些关心特定议题的人,宜兰有许多人非常关心自己的家乡文化,但缺乏一个方便购书或认识志同道合朋友的地方。因此,在书籍的选择上,

Moku旅人书店大幅增加了与宜兰文史相关的书籍,例如:推广散步游宜兰的书籍《宜兰自游散策》、以宜兰人观点所研究的宜兰政治文化社会变迁书籍《宜兰的日本时代》等。无论是为了购书还是阅读,希望每位访客和读者都能透过这些书相互认识,成为地方合作或互相交流的契机。

书本之外,林世杰为了拓展更多书店客群,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他尝试用文化的角度去想,以宜兰文化为主体开发特色食品、宜兰地图、伴手礼、旅行用品等等,例如:Moku旅人书店2017年曾与宜兰农民直销站「粮心聚落」共创品牌「平安顺兴」自酿啤酒品牌,主旨传递台湾宜兰土地世代相承的谦卑、美好。林世杰表示希望尽可能连结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能够吸引对书本有兴趣的族群,也能吸引更多取向不同的顾客。

罗东林木产业盛行,书店中也摆放了多木制小物。 图/高珮珊摄影

Moku书店中贩卖了许多与宜兰文化相关的文艺品、特产。 图/高珮珊摄影

书架上摆放许多有关宜兰的书籍贩卖了许多与宜兰文化相关的文艺品、特产。 图/高珮珊摄影

宜兰文化俱乐部:用Podcast带你云游宜兰

除了线下书店经营、与地方合作推广艺文之外,Moku旅人书店也同时在录制空中Podcast 节目:宜兰文化俱乐部。有别于大城市店家的更迭频繁,宜兰地区有非常多的老店,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脉络与发展历史,这些地方故事加上宜兰各地的文化内容发展出一套「宜兰学」,许多社区大学、校园都有开设「宜兰学」走读课程,让更多人体验专属宜兰的地方文化。而「宜兰文化俱乐部」Podcast 希望能够把这些文化内容数位化,制作围绕着宜兰文化的Podcast节目,包括「产业探秘:罗东戏院的繁华与时代氛围的交织、」「罗东记忆:无形文化珍藏,三月三遶境祈福」、「兰阳工业中枢地-宜兰电力发展史」等超多样内容,目的让更多上班族、通勤或是在外地的游子以及任何对于「宜兰学」有兴趣的人都可以透过这档Podcast 节目参与其中。

老板林世杰也透露未来「宜兰文化俱乐部」会希望把内容与户外做结合,带着听众到「现场」,包括庙宇、传统民俗活动或者市集等等,透过实况转播或记录让听众能够更加身历其境。

以书店作为文化入口:Moku旅人的独特魅力与使命

林世杰致力于将书店打造成一个文化的入口,包含与庙宇合作协力制作在地饮食纪录、介绍宜兰庙宇历史、举办市集推广艺文趣味等等都是为了让文化有一个传播的管道,他相信多样的文化入口能够让不同兴趣和专业的人进入宜兰。相较于博物馆和学校,书店是一个轻巧且对所有人开放的场所,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Moku旅人书店没有低消限制、也可以与老板交流,更重要的是,Moku旅人书店愿意扶持新血,不管是否宜兰游子回乡,抑或是外地人来宜兰发展,只要是为了宜兰文化而做,他们都愿意扶持、协作。

林世杰希望将文化转化为解决问题途径的期许,甚至成为社区共识的凝聚力。 图/高珮珊摄影

书店吊著书写在地的装饰,也如同老板林世杰所一直坚持致力于在地文化、人文历史的传承、纪录与推广。 图/高珮珊摄影

采访侧记:

Moku旅人书店位在罗东市区,附近都是非常亲近的居民楼、小吃摊,书店周遭有一圈绿植与石板路,整体日式氛围浓厚。日式拉门拉开微黄灯光下藏书不多,但有非常多的文创商品,其中以木制文创居多。在一侧书柜旁有一条小过道通往老板的个人工作室,阳光透着隔窗洒落深色木质地板,很惬意。

本文授权转载自《生命力新闻》(原文标题:Moku 旅人书店 办文化市集做宜兰播客)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