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WeThe15」!体育署成立适应体育发展中心

台湾第1位完成波士顿马拉松的视障选手吕冠霖(左)。(台湾师大提供)

「WeThe15」是今年东京帕运最醒目的标志!「WeThe15」代表全球身障人口占15%近12亿的人口数,联合国推动10年的运动平权及消除歧视在帕运成为主轴,也代表运动新观念时代的来临。在国内从事多年特殊教育及推动适应体育的台湾师范大学姜义村教授表示,「WeThe15」与国内近年倡议的适应体育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是同样的观念。全球随着经济及都市高度发展、人口老化等后天造成身心障碍在快速的增长中,以台湾为例,身心障碍者中有88%的比率是后天障碍,也就是说我们都是身心障碍者的候选人。

为了落实「WeThe15」的适应体育政策,让身心有障碍者能持续运动维持身体健康、社交生活、找回自信及社会肯定的价值,体育署即将在2022年成立「适应体育发展中心」在此之前我们将透过一个视障的马拉松选手、一个有自闭儿家庭的十年运动之路让我们来找出适应体育政府及专业团体、学校及家庭的因应之道。

2021年末一则北一女全盲学参加班级带动唱比赛的视频得到社会很大回响,其实像这样美好动人的故事在适应体育中并不罕见,例如对台湾第1位完成波士顿马拉松的视障选手吕冠霖而言,42公里的路程都是在证明「差异是力量而非弱点。我可以撕下世界曾经对我贴上的标签,在赛道上我也可以得到尊重自信及激励其他人。」

还没有失去视力前吕冠霖是一位不爱运动的人,是因大学与人打赌减肥才意外闯入马拉松世界。马拉松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成就了他努力坚持的态度,另外在参赛中也能激励别人在跑步中不放弃,因为视障者都可以。以往在找工作或与人相处上都会让别人怀疑,但在跑步时,每一份努力都得到一次次真诚热情回馈。

视障者从事马拉松的过程最重要是陪跑员,吕冠霖也从中结识许多热心助人的伙伴。一次特别的经验是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国中学生自愿担任他的陪跑员,且这位学生自从允诺陪跑后,即利用早晚自息时间训练,让班导都惊讶他的改变。吕冠霖教他如何使用牵绳带方向,如何配合老师的跑步的节奏,二人顺利完成10公里的竞赛,难度不高但却是他至今难忘的经历。

吕冠霖的例子可以发现在身心障碍者参与运动时,最重要是要有人陪伴,只要有心培养默契及配合节奏,大家都可以享受运动的快乐。因此如何有更多人进来协助身心障碍者从事运动也很重要,学校教育观念及资源分配的改变就是适应体育很重要的一环。

以吕冠霖为例,高中每次体育老师都会说你只要在旁边就好,我会给你体育90分,现在回首这是对身心障碍者维持健康十分不好的,也是一种受教权的剥夺。学校老师观念的及资源不足(专业及人力),使得可能让很多学生失去爱上运动的机会,当96到97%身心障碍者在一般的学校时,老师观念的改变及适应体育能力的培养就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一同来期待教育部体育署「适应体育发展中心」的挂牌成立,积极推动我国的适应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