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访陆为美中台上保险
(图/马英九基金会提供)
前总统马英九二度访陆并将首赴北京,时值520赖清德就职之前、美国大选年起跑暨中国大陆力图全面重振高层对外交往之际。穿梭的身影照映在多重结构之中,马英九和大陆互动的信息和成果,也将穿透台湾内部一隅的政治,对区域和国际秩序动态注入显著的影响因子。
年初大选后,大陆迅速依据赖清德得票率未过半、在野党重掌立法院这两项结果,做出民进党「不能代表台湾主流民意」的定调,为有节制地应对台海后续情势,腾出回旋空间。3月间在大陆「两会」之际,习近平又参加涉台色彩明显的民革等界别的会议,除重提「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外,还要求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虽然大陆机舰绕台等军事前沿乃至与美针锋相对的举措未减;但在陆方高举的交流与和平大蠹仍然树立的前提下,足见两岸离战火也并非只剩下一步之遥。
3月底,在会见美商领袖和政策学术界代表时,习近平抛出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和大陆「正在谋画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等承诺,意欲稳定和持续吸引以美资为代表的外资入华之匠心颇深。而在4月2日,习近平与拜登的通话之中,陆方又提出在今年的大选背景下,希望中美关系以和为贵、以稳为重,并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第一条」红线。拜登则回应美方重视台海持续保持和平稳定的基调。
在这系列背景下,马英九的赴京,可以被视为除了民进党选民之外,台湾社会中约6成的「非独」民意的总代表,传递出和民进党主政者截然不同的维护两岸关系主张,和除了认为「中美将殊死斗争,台湾只能完全扈从于美国」以外的另一种世局想像。
对正踌躇是否要加大或重启对陆投资力度的外资外商来说,其所犹豫者,除了法治、政策稳定性、内外资竞争公平性等大陆内部的营商环境因素外,另一主要忧虑层面,即为台海不生事的现状,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短期内倾覆?倘若中美陷入直接交火或间接距离甚短的军事对峙甚或冲突,在陆外资是否需要面临俄乌战争爆发之际的「俄罗斯情境」?马英九此访和可期待的「马习会2.0」,可为这些外资的忧虑带来几许舒缓:一来使国际间更鲜明地聆听到台湾社会的多元声音;二来也让大陆有机会继续展现对台湾问题的战略耐心。
习近平在会见美商时曾言,中美关系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台湾身处其间,同受美陆双方深刻影响,可谓牵动中美关系向稳还是向乱的敏感枢轴。而马英九此行,不只为两岸关系,也是为中美关系新上了一道避免压力过载的保险丝。(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