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保育之路 回顧百年動物園

台北市立动物园加入马来虎保育计划,今年初自法国引入雌性马来虎「Shima」。 (摄影/詹德川)

【文・游如伶 摄影・詹德川、李智为 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台北市立动物园将于今年10 月迈入建园110 周年,动物园的定位也从早期展示珍奇野生动物及观看动物表演的空间,转变成动物保育、研究及教育的场域,并成为台湾重要的动物救伤基地。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谌亦聪从动物园的转变谈起,分享动物园的当代意义及发展方向。

与世界携手延续濒危物种

台北市立动物园1914年于圆山成立,当时为大众游憩的场所,直到二战末期全岛进入战争状态而沉寂数年。自战后重建至1978年,动物园借由动物表演吸引观光人潮,仍带有娱乐游憩性质,但从1986年迁至木栅后,重新调整定位,除了仍是承载游客欢乐回忆的场域,也逐步朝保育、研究及教育方向发展。

迈入1990年代后,台北市立动物园陆续加入「世界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东南亚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及「欧洲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等重要国际组织,展开国际保育交流。谌亦聪指出,透过与这些国际组织互动,园方参与国际动物园之间的物种调度及保育繁殖,建立濒危物种的域外族群。

「许多动物因栖地消失,面临绝种危机,所以必须发展出原始栖地外的域外族群,达到延续物种的目的,这也是动物园的重要任务。」谌亦聪表示,建园110年之际,园方更加积极拓展濒危物种域外族群保育,今年便从法国动物园引进马来虎,成为全球马来虎域外保育计划的一分子,而园内的马来貘及小猫熊等,也陆续前往日本繁衍后代,与世界各国一同翻转物种濒危趋势,是台北市立动物园当前的重要发展方向。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谌亦聪分享,110周年园庆以最能代表动物园保育成果的穿山甲作为主视觉标志。 (摄影/李智为)

野生动物救伤的最强后援

台北市立动物园发展方向的重要转捩点,可追溯至1996年成立「野生动物收容中心」,自此开始协助动物救伤收容,举凡非法走私或涉及动物福祉问题而被查缉没入的动物、遭路杀或游荡犬猫攻击的野生动物,都会送到收容中心医治。谌亦聪说明,动物园因救伤经验所发展出的科学实力十分重要,有助于获得国际认可,进而参与国际间的物种调度及保育计划。

而2006年成立的「保育研究中心」,则负责动物的保育、研究及繁殖,同时发展生殖医学技术,运用生殖科学技术让大猫熊「圆圆」产下后代便是一例。谌亦聪表示,野生动物收容中心与保育研究中心的设置,也确立动物园作为野生动物保育基地的定位。

台北市立动物园与国际合作推动马来貘的域外族群保育。 (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营造生态多样的动物宜居环境

因应动物园的保育定位,台北市立动物园近年持续改善园内空间,并按照动物的习性与需求,营造更适合牠们居住的多样化环境。

谌亦聪指出,2019年落成的热带雨林馆(穿山甲馆),即改变传统圈养及展示动物的方式,打造仿大自然生态系的场馆,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虫类及鱼类混群生活。游客在步道上绕行时,可近距离观看在热带乔木间跳跃的棉头绢猴、飞翔的栗喉蜂虎及悠游水池的象鱼等;园方也与「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合作,将超过两百种植物引进展馆,其中不乏在野外濒临灭绝的台湾卷瓣兰等珍贵植物。

此外,谌亦聪也透露,规画中的「台湾动物区」同样以展示生态系的概念来打造,将让游客在步道上行走时,逐步体验台湾的水域、浅山及高山的自然环境特色,并在其中看见水獭、梅花鹿及台湾黑熊等动物。

来自日本的小猫熊「未来」于今年结束检疫,正式加入台北市立动物园小猫熊大家庭。 (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110周年园庆期盼野性再现

台北市立动物园自1990年代积极展开保育之路,迄今已累积丰厚成果,今年即以「Devoting to Rewilding」作为园庆主轴,其概念来自「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发起的「翻转物种濒危趋势」(Reverse the Red),点出动物园的重要价值便是透过保育行动让濒危物种重返野外。

园方从园区的三百多种动物中挑选出13种保育物种,包含台北赤蛙、穿山甲、石虎、欧亚水獭、台湾黑熊等本土野生动物,以及马来貘、马来虎、亚洲象、小猫熊、罗地岛蛇颈龟等亚洲区保育物种,与金刚猩猩、越南鹇、无尾熊等国际保育交流物种;除了与游客分享这些动物的故事,也延伸出一整年的活动规画。

例如将于5月17日试营运的「濒危故事馆」即透过举办特展,传达生命教育及动物园的价值;另配合6月2日世界环境日,在园区举办萤火虫之夜,带领民众观察园内生态。此外,动物园将与木栅猫空地区在地单位合作,结合艺术、宗教及自然生态等元素,共同推动「里山川」文化公共艺术计划。

转化喜爱之情为保育力量

谌亦聪分享,动物园的每一物种都有其重要性,其中受到大众瞩目并带动观光人潮的,便是1999年从澳洲库伦宾野生动物保护区引进的无尾熊「派翠克」与「哈雷」,该年创下500万人次参观纪录,其后如国王企鹅及黑脚企鹅、大猫熊「团团」与「圆圆」,也吸引无数大小朋友一睹风采,是许多台湾人共同的回忆。而本土物种如亚洲云豹、亚洲黑熊及石虎等,也都受到不少动物园粉丝喜爱。

无论是人气动物的粉丝,或是参观动物园的游客,都是动物园保育之路上的伙伴,不妨将对动物的喜爱化为支持的力量,展开「Devoting to Rewilding」的第一步。

【完整内容请见《台北画刊》674期】。

台北画刊674期-动物园的百年与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