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互联网反应,都是用户责任的增强剂

据 SWPS 大学的研究人员称,某些信息可以促使互联网用户在面对网络欺凌时采取行动,尽管互联网上的责任分散与直接接触时的情况类似。

来自弗罗茨瓦夫 SWPS 大学心理学系、新技术领域的心理学家 Jakub Kuś 博士和 SWPS 大学的博士候选人 Agata Kocimska-Bortnowska 在《波兰心理公报》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将社会影响技术作为减少互联网责任分散的工具》的文章,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责任分散这一现象表现为,观察到关键事件(比如车祸或袭击)的人越多,其中任何一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采取行动的个人责任在所有观察者之间“分散”了。这一理论已在许多实际条件下进行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在数字环境迅猛发展的时代,研究人员决定调查推卸责任的问题是否也存在于互联网上,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尽量减少这种现象。

我们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随着日常活动,与网络欺凌相关的诸如骚扰、嘲笑或仇恨言论等负面现象,也蔓延到了那里。尽管许多互联网用户经常目睹此类事件,但他们很少决定干预、为受害者辩护或提醒平台管理员。

雅库布·库什博士和阿加塔·科奇姆斯卡-博尔特诺夫斯卡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观察模拟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对人为引发的危机情况会如何反应。他们认为,如果互联网用户知晓自己是危机情况的唯一目击者,那么责任的扩散程度将会降低。

他们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涉及运用一种社会影响技术,即在网络攻击“受害者”发出的求助请求里添加一句有说服力的话:“每一个反应都会有帮助。”其想法是检查危机情况的观察者何时会决定提供帮助,以及如何有效地鼓励他们这样做。

“所获得的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上责任扩散过程的动态,以及如何减少这种扩散。鉴于在这一主题上的知识存在巨大差距,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是当下与网络空间相关的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库什博士强调道。

这项有 168 名参与者的研究于 2023 年 4 月至 6 月在网络上展开。参与者被要求测试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原型的功能,该原型实则由研究人员准备。他们还被鼓励通过一个特殊按钮来报告奇怪和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及帖子。

在浏览该门户网站时,参与者碰到了由机器人生成且发布在其他用户个人资料上的攻击性评论。

阅读完评论后,部分参与者看到被攻击用户的个人资料中显示了一条求助请求:“我对付不了这个人,他一直在侮辱我。我真的请求你们帮忙,只需点击他帖子下方的‘举报’按钮。

在第二种情形下,参与者看到了求助请求,其末尾还补充了一句话:“每一个反应都会有帮助,”这体现了社会影响技术的运用(最初由罗伯特·恰尔迪尼和大卫·施罗德在为慈善机构募捐的“每一分钱都有帮助”这一变体中进行了研究)。

此外,一些参与者得知这些评论也被其他用户注意到了(比如“已被查看 42 次”),而另外一些参与者则被引导觉得自己是唯一注意到危机情况的人。每个帖子还带有查看次数的注释。然而,受访者不知道其他用户点击“举报”按钮的次数。

结果显示,运用恰当的社会影响技术能够说服用户在危机情形下做出反应。此外,该研究证实,责任扩散现象在互联网上的发生方式与在现实生活中类似。

那些认为针对另一名用户的攻击性评论被许多其他互联网用户展示的受访者,反应更少,低于那些被告知该评论仅展示一次的受访者。这证实了责任扩散理论,依此理论,危机事件的观察者数量越多,他们中任何一人承担个人责任并采取特定行动(例如向受害者提供帮助或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小。

该研究还证实了所提出的社会影响技术的有效性,但令人惊讶的是,只有评论被查看一次时,它才有效。当查看次数更多时,使用额外的短语效果并不显著。无论是否使用这种社会影响技术,“报告”按钮的点击次数几乎相同。这一结果可能表明,责任扩散比“每一个反应都有帮助”的技术更占上风,让参与者承担的责任大幅减少。

“发现互联网是反社会行为的便利空间,这并不令人大惊小怪。我们的结果有助于理解互联网喷子和仇恨者为何如此容易得逞。赋予匿名性的互联网空间使得攻击几乎不受惩罚,”库什博士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