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发烧 中国不会被迫吃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证监会专家顾问董少鹏。他长期从事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研究,擅长资本市场政策和趋势研究。(新华网)

董少鹏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证监会专家顾问。他长期从事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研究,擅长资本市场政策和趋势研究。

董少鹏18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中国央行近日称,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向中国传导风险压力加大。评估可能出现的波动,中国该超前应对。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根源,在不平衡的货币政策;二是要看清楚主要国家实体经济走势;三是做强开放型国内金融体系,抵制金融霸权「剪羊毛」行径。

他认为,中国将从供需两端落实相关政策,保市场主体,稳基本盘,推进新一轮减费降税,支持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做好「普惠」和「滴灌」金融服务,振兴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完善升级基础设施。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用更成熟更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跨国企业投资兴业。

董少鹏指出,首先,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苗头已经出现,其根源在于不平衡的货币政策。短短两年间,美联准会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初4.2兆美元扩张到目前8.8兆美元,流动性已到了「发高烧」地步。由于内部经济失衡,产业链存在结构性痼疾,货币刺激手段将导致反噬效果。

其次,要透过金融现象的浮云,看清楚主要国家实体经济走势。美国是全球化布局资源的典型国家,美国资本控制的跨国企业支配全球资本、物资、资源,其经济复苏必须依赖全球主要合作伙伴。所以,其内部货币政策推升通膨,其进口产品也会推升通膨。

而中国不同,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资金投向基础产业、一般制造业,投向中小企业;又注重保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水准,从而保障供需两端同向发力。特别是,中国抗疫走在前面,生产、运输、商业、投资总体保持平稳,不仅稳住内部产业链、供应链,而且扩大出口规模,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制造业支撑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董少鹏指出,中国要做强开放型的国内金融体系,抵制金融霸权「剪羊毛」行径。在世纪疫情之下,美国防疫一方面采放任态度;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发行美元,试图稀释经济增长压力,剪全球的羊毛。在疫情冲击和经济减速双重压力下,中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常态化,不搞大水漫灌,股市、债市、汇市运行总体保持稳定。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大波动,中国有余力、有储备可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