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用iPhone写日记,老了之后还会看吗?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3月2日文章,原题:我所有人生经历的虚拟库 最近,iPhone推出了一款名为“手记”(Journal)的应用程序。出于好奇,我点了该应用程序内的“手记建议”,出现了“花点时间写一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事件”或是“看看四周,给你忽视的事情拍张照片”等建议。我感觉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iPhone正试图引诱我进入日记2.0的世界。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外部力量建议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了。大约34年前,我9岁时,我父母的朋友给了我一个日记本,标题写着“我的私人世界”,封面是一个穿着围裙、赤脚沉思的女孩,她坐在一棵粗树下,身边是一只狗、两只猫和一本书,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这个女孩有什么联系,但是日记本的名字很吸引我,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写日记。

我的地下室里有一个超大的塑料箱子,里面有几十本发霉的日记。每一本都写满了我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字迹潦草,到处都是拼写错误。日记里面满是对朋友、家人和感情的碎碎念,同时包含了我的羞耻、恐惧、梦想和烦恼,以及我30多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一直保留着这些日记,因为当我感到困惑和迷失时,就可以读一读14岁、19岁或25岁时的自己,帮助自己把人生串联起来。

现在翻阅日记,我惊讶地意识到我已经走了这么远。第一本日记中,我是一个住在俄亥俄州的9岁孩子。身高4英尺5英寸(约1.35米),体重75磅(约34公斤),总是充满好奇心。第11本日记中,我20岁,在叙利亚做考古挖掘工作,并和一个德国男人谈恋爱。第19本日记记到2009年6月时就中断了,因为当时我的生活即将发生转折:一个月后我将订婚,六个月后我将结婚,一年后我将怀上我的第一个孩子。

我也被这些日记本的封面所吸引。十几岁的我用政治贴纸、有趣的新闻标题、鼓舞人心的幸运饼干纸条来装饰它们。成年后我用旅行时的明信片或相片装饰封面。我还用黑色记号笔给每本日记编号,尽管这些标记现在已经褪色。重温这些封面让我想起了我的少女时代,以及秘密、回忆和时间的流逝。它们让我想起我曾经是谁,我一直是谁,仍然是谁。在某种程度上,对年轻时的东西念念不忘,让我更容易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时间总是在不停地前进。这让我想起了iPhone的新应用程序,我很好奇日记进入云端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翻看旧日记本是一种情感上的穿越体验,而如果一个少年现在使用“手记”应用,几十年后他会有什么体验呢?重新浏览云端的日记是否也能让他回到过去呢?(作者约瑟芬·斯腾菲尔德,陈欣译)